冷冻手术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龙江好书丨守望光明把光明捧在手中,照
TUhjnbcbe - 2021/12/12 17:01:00
《守望光明》

北方文艺出版社

__

作者:李艳芳

责任编辑:李正刚赵芳

出版时间:年7月

类别:文学艺术类

定价:58.00元(简装版)

作者及责编简介

作者:李艳芳,浙江台州人,护士。喜欢将医学和文学结合,描写现实医疗状况,展现医务工作者担当和职业精神。

责任编辑:李正刚,北方文艺出版社资深编辑,曾策划出版《品墨》、“话自在丛书”等一系列畅销图书,业界反响良好。

赵芳,北方文艺出版社第一编辑室编辑,文学硕士,在《北方文学》《生活报》等报刊发表多篇文章。策划出版“著名女作家散文经典”“20世纪俄罗斯文学精品书系”等丛书,社会反响良好。

图书简介


  本书紧扣时代脉搏,描写了眼科医院、医院的奋斗过程和心路历程,通过撷取一个个典型事件、案例,勾勒出一幅幅有画面感、带入感的紧张医疗场景。小说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却用真实生动、温婉细腻的叙述,让人感受到医护人员所处环境的复杂性,他们面临的苦恼与挣扎……作品讴歌了这位陆文婷式的好大夫,为追求职业理想,自己吞咽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用全部的热情和智慧,穷尽毕生所学,为患者带来光明、希望和优质的生活。

内文节选

病房里的感动

“医生,我眼睛痛、头痛得受不了!……都痛瞎了,还日日夜夜痛……什么药都压不住,我怕眼睛活活痛烂掉……”

74岁的陆春玉带着惶恐诉说,几句不连贯的话又让他的脑袋一阵剧痛、眩晕,他嘴里轻声呻吟着,继而牵起一阵恶心。

一旁的女儿见状忙扶起老爸,走到靠墙的水槽边,一边用手抚他的后背为他顺气,因为受尽病痛折磨的父亲几乎没进食,他只呕出一些清水。

精密仪器下,*旭发现,老人的右眼对光线丝毫没有感受力,红色的虹膜上,布满新生长的枝枝叉叉的血管。这些血管就像燃烧一切的“大火”,拉扯着瞳孔变形扩大,进而生生把整个眼球毁损。

老人的前房角粘闭了!这使房水流出的通路阻塞,导致眼压越来越高。果然,老陆的眼压高达69!而正常眼压的范围为10~21mmHg。

过高的眼压往往伴有严重的恶心、呕吐,让人痛不欲生,不敢见光,度日如年……

“这眼病叫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糖尿病使视网膜发生了病变。它是一种最难治的青光眼,一般的药物很难控制……”*院长一边记录着病历,一边解释。

“对啊,我们看了一年的病,做检查,打吊针,滴眼药……用过许多药,就是不管用……”老人的儿子50岁左右,眼神透着一丝忧急。

“理论上有三种治疗方案——第一种是往眼睛里打药,把新生血管退缩掉,过一周进行抗青光眼手术,保他眼球。另有两种传统治疗方法,一种是冷冻……”

“*院长,您讲的我大多能听懂。那些名头很响的,两三分钟看一个病人,哪有心思对我们说这么多。我们信得过您,您就给我爸用第一种方案吧。”

斯文有礼的儿子没商量直接认可*院长,是因为看过的专家说,冷冻手术作用微小,实在没法只有摘除眼球。

一听到剜掉眼睛,深深的恐惧就攫住了老人的心,剧痛进展成难受的绝望。夜间更难挨,有时凌晨从梦中疼醒,哼哼唧唧,或发出呕吐声,刺耳的声音都能穿透玻璃……

这样持续了一个月,直到他来岱江参加会议,与他相邻而坐的同侪,看他颓唐的模样,关心询问,听说是眼睛难治的疾病,医院找*旭。

“去年我医治了一例相似的,正是用这种方法,保住了阿婆的眼睛外观——只是由于视神经萎缩,视力丧失,那就回天无力了。”*院长如实地解释,他对制服那个由中央静脉缺血阻塞引发的病例,怀有成就感。

“医生,那您赶快给我用药呀!”老陆迫不及待地催。

“要是早些来,有一点视力……”*院长开好住院单,对旁边的护士说,“先做好术前准备,等药送来,进手术室,适当放些房水,再给玻璃腔注药。”

*昏时分,病房里很安静,没有一丝药水的怪味儿和异样的气息。走到敞开的门边,何彦一眼看见姥姥坐在洁白的病床上,她左眼的纱布拿掉了,正和隔壁床老太太聊天。

“彦,我又看得见你了!”姥姥拉着何彦的手,心情大好。

看着满头银发、绽放笑容的姥姥,何彦盈满欢喜。在这儿用不着操心,姥姥从此走出模糊世界,晚年生活方便愉快多多。

“这眼睛不疼了,也变亮了。医生说还要注意……”

何彦赶忙说:“就是的!一定要听院长的话,常来做个复查。”

说起院长,隔壁床老太太意会了,她右眼贴着块小纱布,脸上挂着笑容,听口音不是海州人。她接茬儿说院长手术做得利落,这是第二次在这里手术了。

何彦感觉她眼睛有些怪,细细看去,她眼珠儿不停地颤,像是控制不住的那种:“阿婆,您手术是否特难做?”

“那当然了。给我做手术好比打移动靶,而不是打固定靶。”可爱的老太太不加掩饰地幽默说道,她是退休的教师。

“哦?这个比方说得太形象了——”何彦感兴趣地聊开。

“我之前想做白内障手术,但是医生觉得我特殊,都不给做,没想到来这边走亲戚,误打误撞遇上*院长,说可以做,当时我半信半疑,他打比方解释……”老人说起自己的求医经过。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儿。了解到院长的口碑,第二天就住院,没想到打开纱布,我就喊了出来,感觉清楚得不真实。看着院长,我不由感叹:“您真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啊!医院,竟不如您这儿!”

何彦咂摸了一遍,这老太太说话挺有意思。这时走廊上有招呼院长的声音,她出去,见*院长很自然地帮助老病友,撕开口服药包装。

暖*色的灯光下,他脸色看上去有些许的疲惫,眼袋和法令纹更重了,可能是因为长期盯视显微镜,眼皮有些浮肿松弛。

何彦打过招呼说:“*院长您累了一天了,这么晚还来查房,您对病人可真上心!”他摆摆手,意思是这算不了什么。

这时一位身材娇小、约莫30岁的女医生走了过来,他们一前一后走到12号病床。好奇心驱使何彦跟着进去。

“眼睛痛好些了吗?”*院长笑呵呵地问。

一看到*院长,原本躺在床上的病人一个翻身坐了起来,刻满皱纹的脸上浮现出一丝难得的笑容。他按了下右边眼睛,终于从疼痛中解脱出来了:“好多了,不像先前那个痛啊……”

“别着急,慢慢养,过几天就好了。”这句话让老人心头一热,他拉着*院长的手说谢谢。

靠窗户病床的阿公,他眼见病友治疗前后的变化,笑道:“院长就是不一样,你说能耐不能耐?”

门口进来一位中年妇女,50多岁的样子,略胖,她闻言笑道:“老爸之前骂骂咧咧的,老说不管用,这会儿总算安稳下来了。”

*旭转过头对值班医生说:“眼科手术的类型非常多,光青光眼这病,手术方法有多种……”

一走进34号床病房,陪在病人身边的妻子马上起身迎了上来。

*院长和蔼地说:“明天早上8点,第一台手术。”

那大叔把头转向院长说话的方向,使劲地看啊,看啊,用尽力气只看到面前模模糊糊的影。

*旭拍拍他的肩膀,安慰地说:“您不要紧张,晚上好好睡一觉。”

大叔伸出一双粗糙的大手,朝面前摸索,*旭忙把手递了过去,他使劲握住。这是一双修长的被消*水泡得发皱的手,是他明日唯一的依赖,他多么希望这双手能带他穿过黑暗找到光明啊!

看出他的心思,感知着他的希望,*旭牵出一缕恻隐之心:“手术我会尽全力做好。”

“谢谢,谢谢你来看我……”因为受到院长的重视和安慰,大叔原本不安害怕的情绪,也就慢慢安定下来。

似乎可以听见病患心底的渴盼和热望,何彦感觉到了明日手术所包含的重大意义。瞧*院长一副胸有成竹的笃定感,这无形中也拔高了病患对他的期望值。

回到办公室,张医生把丁大叔的病史告诉何彦。原来,两年前大叔发生右眼视网膜脱离,医院先后做过两次手术,都没能挽救视力,只能将光明的希望寄托在左眼,谁知左眼又出现问题。

一周前,他仅存的左眼视力下降厉害,到了只能辨别光亮、失明的边缘。恍如泰山压顶,医院,都告诉他手术难度很大,术后可能不好。

失明的危险如恶魔般缠住了丁大叔。此时,巨大的恐惧笼罩在一家人的心头。他才48岁,左眼是他后半生的全部依靠,是一家人生活的支柱。万万不能丢失这宝贵的最后一线光明啊!

无望中听朋友推荐,坐了一个半小时的汽车,夫妻俩慕名来到这里。

何彦心想,早听闻眼底手术难度很大,成功率不高,像丁某这样的患者,万一不可控或失误,将永远陷入黑暗。这份重如千钧的压力,常人是不敢轻易背负的,接受这个挑战需要多大的底气!

记得二十余年前,何彦有个远亲的儿子做眼睛手术,在当地很好的眼科,结局却是失败,视力保不住,让一个少年承受本不该承受的暗淡之殇。他母亲哭得肝肠寸断,肠子都悔青了,可怎么能哭回这宝贵的眼睛?对于尚未开启绚丽人生的少年,这是怎样弥补不回的永世残缺啊!

何彦试探着问:“*院长,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旭在病历上确认着患者的检查,点了点头:“请讲。”

何彦不由地说:“像丁大叔,他第一只眼手术失败,这次……”

*旭神情变得严肃:“我们没有挑选病人的余地!辗转到我院的棘手病人不少——”他停顿了下,领会了她想要表达的意思,舒缓些语气又说:

“既然人家找到我,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患者有恢复视力的机会,做医生的怎能不担起责任?起先我请中山眼底病专家来,我们协同做的手术质量很好。后来,有些病人需要抢时间挽救,等不及周末专家过来,只能靠自己上。”

她了然地点点头:“噢,您的医术令我无限惊讶,尤其令我感动的是,您对每个病患的真心满分!”冰雪聪明的她又替他总结:

“因为您见识经历得越多,手术台上的掌控力也越强,这就是您自信的底气来源。”

*旭显出独特的淡然:“做好手术,不仅要靠技巧,还要靠一颗心——术前我会仔细琢磨、设计好。”

真是“斯人若彩虹,遇见方知有”。何彦心头有一番特别的感触:“仰赖您的技术和帮助,我姥姥、我爸,还有许许多多病患提升了生活质量,您是我们的贵人,是病患们最亮的一颗星!”

今晚,何彦耳闻目睹的几个病例,虽然仅仅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却再医院的认知,带给她几多思考和启示:

这些摒弃奢华、整洁宁静、朴素和谐的病房里,包含着人世间无数的疾苦、良善、期冀和托付,*旭院长活成了病患心目中的皓月,竭力绽放驱走黑暗的光辉,用解除病痛悬壶济世的仁术,将不曾想象的痛苦转化为安详,让孱弱无助的病患不至于绝望,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精准手术带来的新生活……

书评

光明,对于视力有障碍的人来说,并不意味着看见,而是意味着新生。可以说,每一位心存善念的医生,都是点燃生命之火的勇士,他们将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一个人的脸庞。

在李艳芳的新作《守望光明》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位眼科医生:行医30年,4万台手术无差错;完成多次义诊,为21万余人免费筛查眼病;免费为抗战老兵做复明手术最多者;曾做过岁全国最高龄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不断创下眼科手术领域新纪录……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旭医生,和我们新时代那些有追求有操守的医务工作者,有着共同的善良和理想,有着相似的温暖和灵*,服务好每一双眼睛,让每一个人都能看见人间的五彩缤纷,是他们永远坚守的信念和不懈追求的境界。对于患有眼疾的病人,他如一支火炬,用一身医术让病人看得见光明,用高尚医德给病人的生活带去希望;对于同行后辈,他如一座灯塔,遥遥照亮前路,指引方向;对于社会,他如一根蜡烛,怀着蜡炬成灰的信仰,为社会带来感恩与温情,赤诚和仁义。*旭用过硬的本领和对生命的激情,将光芒种植,任岁月流转,初心不变。

作为一名护士,作者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她琢磨吃透眼科手术的知识节点,通过极度思索,经由反复斟酌,为读者再现了高难度手术过程的镜头感、画面感,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同时,她更愿意以自己的文学积淀,担当文化道义,以不随俗的姿态去另辟蹊径,用文学的手法展现一个完整的现实,挖掘眼科医生工作背后那细腻的情感、美好的心灵,表露他们内心的疾苦和深深的无奈。小说没有刻意煽情,虚张声势,有的只是将日常工作的本来面貌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体会到蕴藉的意味和美感。

小说中主人公的经历,折射出无数中国优秀医生的缩影。他们是人间的一道光,厚德善行、追求卓越,每一台手术都是一张严肃的考卷,每一次光明的重启都是开在人心里不败的永生花,绽放着比钻石都要亘古闪耀的光芒。

愿*旭们今后在“守望光明”的路上稳健地走下去。

北方文艺出版社

赵芳

声明:本文系原创,版权归“书香龙江”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书香龙江”及原作者姓名。

来源:北方文艺出版社

责编:杨玉山

长按下图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龙江好书丨守望光明把光明捧在手中,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