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疗法#
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ShockWaveTherapy,ESWT)具有非侵入、安全、有效的特点,已在肌骨疾病临床治疗领域广泛应用。
适用范围如下:①骨组织疾病: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成人股骨头坏死、膝骨关节炎;②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钙化性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③其他骨骼肌肉功能障碍:脑卒中后肌痉挛、皮肤溃疡等。
#高压二氧化碳冷冻疗法#
高压二氧化碳冷冻疗法(HyperbaricCO?Cryotherapy)使用高压(50bar)超低温(-78℃)的CO?使皮肤温度在30秒内降到4℃以下,从而诱发人体产生热冲击(ThermalShock),最终起到消肿、消炎、镇痛、肌松的疗效。临床专家根据该疗法的原理特点,称之为“低温冲击疗法”。目前该技术已被广泛适用于骨科、运动医学科、康复科等领域。
适用范围如下:①急慢性运动损伤(骨折、扭挫伤、肌腱炎、腱鞘炎、滑囊炎、滑膜炎、肌筋膜炎);②肩手综合征、落枕、颈椎综合症、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肩周炎、网球肘;③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④拔牙、植牙术后、腮腺炎、颞下颌关节炎、颌面部痛、颌面外伤;⑤术前术后消肿抗炎、整形术后消肿;⑥Ⅰ度、浅Ⅱ度烧烫伤(表皮存在);⑦运动治疗引起的肿胀、疼痛(如关节松动术)、肌张力高;⑧局部水肿、血肿;⑨术后疼痛;⑩丹*等。
#一项来自法国的例的研究#
在15个月的时间里,名男性和名女性,平均年龄为32岁(范围从18岁-65岁)参与了一项对于放射状冲击波和高压二氧化碳冷冻疗法两种技术的满意度和运动参与情况的研究。其中88名患者参与竞技性运动(27%),99名参加休闲体育(30%),名只是偶尔参加运动(active=31%)。43名(13%)患者并未参与任何运动,是由医生建议或自愿参与这项研究。
研究人员针对同一治疗部位,先用超声波定位治疗区域,然后进行放射状冲击波治疗紧接着是高压二氧化碳冷冻疗法。在两种治疗手段的间隙,快速擦干皮肤上的凝胶以免在使用高压二氧化碳冷冻疗法时发生冻伤。
这项研究发现,高压二氧化碳冷冻疗法结合放射状冲击波的疗程比单用冲击波要短。得益于这两种疗法相结合带来快速显著的效果,允许患者在良好的条件下进行早期的体育活动,大约70%的患者可恢复以前的运动水平。这种高效快速的治疗充分满足体育爱好者迫切回归运动场的需要,并成为了一种可替代其他传统疗法的有趣方法。
#一项来自德国的2例的报导#
病例一:男性德甲青年手球运动员,18岁,拥有五年竞技体育经历
病情:患有双侧髌腱炎(跳跃膝;股直肌肌腱连接处病变),病程一年半。就诊时正常步行和上下楼梯时髌骨疼痛较之前加重;快走和跳跃时疼痛明显。
治疗:于髌骨尖端和两侧髌韧带进行重复体外冲击波疗法和高压二氧化碳冷冻疗法;此外,高压二氧化碳冷冻疗法配合两侧股四头肌的拉伸。共治疗六次;每次间隔3-4天。配合理疗、肌肉训练及药膏包扎等。
结果:前三次治疗后,双侧疼痛明显减轻,恢复训练后(3天)加重;后3次治疗后,负压下的疼痛明显减轻,可恢复训练。疗程结束后6周回访,患者已无任何不适,回归正常训练。
病例二:男性马拉松选手,55岁(业余组)
病情:就诊10天前,长跑(约15千米)后左小腿劳损疼痛,持续训练3天后加重,且正常行走及上下楼梯时疼痛蔓延至左侧大腿疼痛。
治疗:重复体外冲击波疗法应用于整个左侧腓肠肌;拉伸左侧腓肠肌和左侧比目鱼肌时配合高压二氧化碳冷冻治疗;左小腿使用肌内效贴布。共治疗六次;每次间隔3-4天。配合药物、理疗、适当训练。
结果:治疗结束后3周,运动能力完全恢复;无主诉不适,且在日常生活和平稳跑步测试中左小腿无疼痛感。
以上报告表明,对于减轻肌肉骨骼损伤所引起的疼痛,重复体外冲击波疗法和高压二氧化碳冷冻疗法的组合疗法安全且有效。未来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证明这种新型联合疗法的全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