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指来源于大肠上皮的癌症,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病理类型以腺癌最为常见,极少数为鳞癌。在我国以直肠癌最为常见,其次是结肠癌(包括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
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5位。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年龄、地区、性别等因素有关。结直肠癌主要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结肠癌男女发病率比较接近,而直肠癌以男性较为多见。我国结直肠癌以直肠癌为主,而欧美国家则以结肠癌为主,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病因及危险因素
结直肠癌发病原因虽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证实,其与高脂肪饮食、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结直肠腺瘤、炎性肠病病史以及遗传因素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高危人群
●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
●恶性肿瘤病史;
●肠道息肉病史;
●同时具有以下2项及以上情况者:
◆慢性便秘(近2年来,每年2个月以上);
◆慢性腹泻(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1周以上);
◆黏液血便;
◆慢性阑尾炎或阑尾炎切除史;
◆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均衡饮食,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
●定期体检
高危人群及5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体检,如肠镜等。
●及时就医
结直肠癌具有明确的癌前疾病,发展到中晚期时间相对较长,当发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腹痛或腹部不适、腹部肿块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包括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手术时间短,但出血量大、恢复时间长。腹腔镜手术切口较小、恢复时间短。有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的远期生存率高于开腹手术,尤其对Ⅲ期结直肠癌患者
●放射治疗
术前放疗可缩小肿瘤体积,使难以切除的局部晚期病灶更容易切除,降低患者术后的*副作用,增加患者保肛机会。术前放疗的缺点是对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易产生过度治疗。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加精准地筛选适合术前放疗的患者,过度治疗的风险大幅降低。
●化学药物治疗
术后辅助化疗对Ⅲ期结直肠癌和易复发转移的高危Ⅱ期结直肠癌效果较好,对一般的Ⅱ期结直肠癌无明显效果,对Ⅰ期结直肠癌则没有辅助化疗的必要。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辅助化疗应在术后患者体力恢复后尽快进行。除了传统的药物化疗外,近十年来又提出了“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方法。
新辅助化疗是指在结直肠癌手术治疗之前进行的化疗,其目的为减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的根治性切除率,明显降低肿瘤活力,从而降低术后转移发生率。
●靶向药物治疗
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靶向药物已经成为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用药。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结直肠癌临床研究的热点。《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推荐使用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用于dMMR晚期肠癌二三线的治疗。
恶性肿瘤—肝癌
肝癌可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两大类。其中,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继发性肝癌又称转移性肝癌,指起源于身体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扩散或转移至肝脏。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肝癌新发病例位居恶性肿瘤第4位,死亡病例位居恶性肿瘤第2位。肝癌男女发病之比约为3.5:1,其中男性高发的年龄段是中年。
病因及危险因素
相关研究发现,肝癌或与饮酒、病*性肝炎、肝*性物质、寄生虫、遗传等因素相关。
高危人群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属于肝癌高危人群:
●存在乙型肝炎病*(HBV)或丙型肝炎病*(HCV)感染;
●长期酗酒;
●非酒精脂肪性肝炎;
●食用被*曲霉*素污染的食物;
●各种原因引发的肝硬化;
●肝癌家族史。
预防措施
保持下列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肝癌发生的风险
●避免进食霉变食物及饮用易受藻类污染的池塘水,避免接触*物、预防肝脏寄生虫病;
●调整饮食:少吃高脂油腻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坚持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和锻炼能够降低癌症的发生几率,这对肥胖人群来说更为明显。
●戒酒、戒烟;
●正确防治慢性肝病:如病*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疾病;
●定期体检:特别是有肝癌家族史、肝硬化、病*性肝炎等疾病的高危人群,更应该定期体检
肝脏自身代偿能力很强,从出现癌灶到影响肝脏功能,出现临床症状往往长达数年。大多数肝癌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生活中如出现如下症状,需及时就医:
●消化异常:约40%的早期肝癌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嗳气、腹胀等症状;
●肝区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钝痛;
●频繁发热:体温多在37℃-38℃之间,一般持续3-5天;
●疲劳和消瘦:特别是在肝癌的发展阶段,患者可数月内消瘦几公斤甚至几十公斤;
●*疸:出现皮肤、巩膜*染,小便深茶色等。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对于早期肝癌患者,如早发现、早手术,其五年存活率可达70%左右。超声刀、区域性肝血流阻断等技术的出现使得肝癌患者在手术期间的死亡率大幅下降。但手术难以彻底切除癌细胞,因此手术治疗肝癌的复发几率较高。手术后配合使用介入化疗栓塞、免疫疗法、干扰素等治疗方法,则可有效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的风险。
●肝癌消融治疗
近十几年来,随着各种消融医疗设备的发展,肝癌的消融治疗技术越来越多样。消融技术主要分为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热刀)、冷冻治疗(Cryoablation、冷刀)、高功率超声聚集消融(HIFU)、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I)5种。
前两种临床研究最多,目前可达到手术治疗的效果。对于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可选择消融治疗,其远期生存率与手术接近,但需注意的是,其复发率亦高于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
随着放射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肝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肝癌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介入治疗对肿瘤患者创伤小、医疗费用低、操作风险低、疗效相对好,尤其对于不能手术的肿瘤患者,优势更加突出。但这种治疗方式和手术治疗类似,也存在治疗不彻底、癌细胞残留的可能,并且可能会激活肝内处于非活性状态的乙肝病*。因此,目前这一治疗方式通常与手术、消融等其他治疗方法共同使用。
●靶向药物治疗
由于没有好的治疗药物,肝癌一度被称为“癌中之王”。靶向药物的问世,填补了肝癌全身治疗药物的空白。对于不能手术、不能介入、不能消融治疗的肝癌晚期患者,靶向药物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命的主要手段。目前主流靶向药物包括:索拉非尼()、瑞戈非尼()。
●放射治疗
随着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适形放疗(IMRT)及螺旋断层技术(TOMOradiotherapy)的成熟,肝癌放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恶性肿瘤—乳腺癌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患者中,99%为女性,男性仅占1%。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于年公布的年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
自20世纪90年代起,全球乳腺癌死亡率呈现出下降趋势,原因之一是乳腺癌筛查工作的开展,使早期病例的比例增加;二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开展,使疗效得以提高。乳腺癌现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
病因
乳腺癌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
●内分泌因素:已证实雌激素(雌醇与雌二醇)与乳腺癌的发病有明显关系;
●脂肪摄入:脂肪摄入与乳腺癌发病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
●放射线照射;
●乳腺癌家族史;
●良性乳腺肿瘤史。
危险因素
●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月经初潮早于12岁,停经迟于55岁;
●初次生育晚:首胎足月生产年龄迟于35岁的女性,其发病率明显高于初产在20岁以前的女性;
●未婚未育:未婚未育者发病率高于已婚已育者;
●肥胖、高脂饮食习惯
高危人群
●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
●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lobularcarcinomainsitu,LCIS)的患者;
●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
预防措施
研究证实,乳腺癌筛查可以有效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和生存率。《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年版)》推荐:
●对于乳腺癌一般风险女性(即除乳腺癌高危人群外的所有女性)
◆20-39岁:不推荐对该年龄段进行乳腺筛查。
◆40-70岁: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X线检查;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联合检查。
◆70岁以上: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X线检查。
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
◆推荐起始年龄更早(40岁)开展乳腺筛查;
◆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
◆每6-12个月1次乳腺超声检查;
◆每6-12个月1次乳腺体检;
◆必要时每年1次乳腺增强MRI。女性日常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烟酒,科学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治疗方法
乳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首选治疗方法为保乳手术加前哨淋巴结活检。
●放射治疗
为防止术后复发,或保乳手术已证实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原则上应在术后完成辅助化疗的6个月之内,在锁骨上、胸壁等部位进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对于乳腺癌晚期、局部复发病灶以及乳腺癌骨转移均有一定疗效。但对早期乳腺癌明确无淋巴转移的患者,不必进行常规放射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是必要的全身性辅助治疗。化疗期间应注意监测肝功能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同时适当应用止吐、保肝等对症措施,改善患者化疗中的不适症状。
●内分泌治疗
雌激素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内分泌治疗采用降低患者雌激素水平的方式抑制肿瘤生长。通常使用手术或药物治疗的方法达到抑制卵巢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的目的。
●靶向药物治疗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会导致细胞表面HER2蛋白过度表达,刺激癌细胞增殖,使癌症容易复发转移。靶向药物治疗即是通过靶向药物抑制HER2来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靶向治疗对于不同分期的乳腺癌均适用。
通常内分泌治疗和化疗不同时进行,但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或者化疗和靶向治疗,需要同时进行。对于三阴性(激素受体及HER2均为阴性)患者,应以化疗为主。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应以系统治疗为主(包括化疗、靶向治疗或内分泌治疗),以有效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往期精彩内容分享
国民防范重大疾病健康教育读本(一)
国民防范重大疾病健康教育读本(二)
国民防范重大疾病健康教育读本(三)重大疾病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