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声网讯
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性疾病,由房颤引发的脑卒中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随着器械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已成为房颤导管消融的标准疗法。
年7月7日,“大道至简轻松行冻——美敦力冷冻球囊消融卫星会”在第十二届中国中西部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期间成功举办,旨在分享冷冻球囊的最新进展及应用经验。
会议现场
国内电生理领域的多位临床一线大咖亲临现场,其中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医院*德嘉教授,医院曹克将教授,新疆医院汤宝鹏教授担任卫星会主席。
专家主持
韩宏伟房颤冷冻球囊消融剂量最新研究进展
韩宏伟教授精彩演讲
医院韩宏伟教授指出:影响冷冻损伤的因素包括温度、降温速度和复温速度。近年来冷冻球囊消融剂量不断优化,但冷冻球囊消融的最佳剂量方案未来仍需不断摸索。TTI(TimetoIsolation)是预测持久性PVI的最重要的指标,这也是唯一能被监测的真正的组织电生理指标,可用来指导冷冻球囊房颤消融术,选择个体化的消融剂量策略。多篇关于TTI临床应用的研究显示,TTI指导冷冻球囊房颤消融,其冷冻次数、左房操作时间、手术时间和X线时间较常规方法更少,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如果不能实时观测TTI,可以根据iTT0(复温至0℃所用时间)、总复温时间、降温速率等指标,来预测是否会形成持久性肺静脉隔离。
付华冷冻球囊消融最新研究进展
付华教授精彩演讲
医院付华教授就冷冻球囊消融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精彩演讲。付教授表示,中国房颤患者数量庞大,符合导管消融适应症的患者中,每年接受消融治疗的仅约占4%。由于传统射频消融技术门槛高,目前国内房颤消融的手术量远远满足不了庞大的病人群,而冷冻球囊消融能很好的普及应用,现已成为房颤消融的标准疗法。多项研究证实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不劣于射频消融,且再消融率、全因再住院率、心血管病因再住院率、直流电复律率更低。此外,冷冻球囊消融具有更易复制的手术成功率,学习曲线更短,手术操作、术者及患者感受、技术可普及性等方面具有优势。
目前对于持续性房颤的消融策略尚不明确,指南对于线性消融、碎裂电位消融仍持保守态度,但肺静脉隔离(PVI)仍然是基石。冷冻球囊导管消融应用于持续性房颤治疗的有效性证据不断累积,其中二代冷冻球囊于年在欧洲获得认证可治疗持续性房颤,最新的CRYO4PERSISTENTAF研究也证实了冷冻球囊消融用于治疗持续性房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胡建新肺静脉共干冷冻消融的策略
胡建新教授精彩演讲
医院胡建新教授和与会同道分享了肺静脉共干冷冻消融的策略。胡教授指出,肺静脉共干是常见的肺静脉变异,其中左共干最常见,且短共干多于长共干。研究证实只要球囊贴靠组织冷冻就能造成有效损伤,即使球囊未完全封堵肺静脉,但其贴靠的部位同样产生有效的组织损伤,因此对肺静脉共干的冷冻消融,需基于共干的特点可给予不同的消融策略。对于可以完全封堵的共干,可进行单次冷冻消融;针对不能一次完全封堵的肺静脉的共干,分段冷冻消融也能达到良好效果。几篇评价肺静脉共干冷冻消融临床效果的研究显示,共干与否,成功率和需要补点消融率上并无差异、肺静脉共干未增加冷冻消融时间、曝光和手术时间。因此,二代冷冻球囊处理肺静脉共干不再是难题。
易甫房颤冷冻消融单中心经验分享
易甫教授精彩演讲
医院易甫教授和与会同道进行了冷冻消融的单中心经验分享。自年起,医院行房颤冷冻消融的数量稳步上升,截至到年4月已累计完成例。易甫教授介绍了医院在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用药、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术后观察及药物使用上的规范管理经验。此外,在并发症方面,冷冻球囊导管消融的常见并发症为一过性发生且容易恢复的膈神经麻痹,而心房食管瘘极为罕见。截止目前该中心共出现7例膈神经麻痹,6例台上恢复,1例1月后复查恢复。将球囊定位于肺静脉前庭部位,且消融右侧肺静脉时起搏并监测膈肌活动,可以有效避免膈神经损伤。术中有任何膈神经受损或膈神经反应的改变要立即停止消融,一般都会在术中恢复。未恢复者术后随访观察,大部分膈神经损伤随着时间延长可以恢复。
年AHA/ACC/HRS指南将导管消融治疗药物不敏感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作为了IA类推荐。冷冻消融与射频消融对比,在有效性、安全性、手术操作、术者及患者感受、技术可普及性等方面具有优势,且冷冻球囊导管消融应用于持续性房颤治疗的有效性证据不断累积,未来其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长按或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