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手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大数据猪和禽产能恢复中,肉价继续上涨空
TUhjnbcbe - 2021/6/15 11:48:00

作者丨布瑞克农业数据徐洪志

采编

花生

图片来源

KARTHAO

肉价继续上涨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承压回落是大概率事件。摘要

近期进口肉制品被检出新冠肺炎病*事件频发,为有效阻断病*可能传入的途径,各地开始对进口冷冻食品实施管控。其中,广西贵港和广东广州已经暂停进口和销售来自疫区的冷冻肉制品和水产品。但限于国内肉类供给缺口仍然较大,*府仍鼓励进口,上述措施不太可能扩展到全面禁止进口肉类,对国内肉价的助推作用也不会很显著。

另一方面,国内肉鸡和生猪产能恢复和增长加速,其中生猪存栏在7月份首次实现同比增长。按照这样的恢复速度,到年底生猪存栏预计将达到2.8亿头左右,能繁母猪存栏超过万头,同比增幅均超过40%。这意味着5-6个月后生猪出栏也将实现同比增长,月出栏量在年底将超过万头,同比增幅不低于10%,将从根本上扭转猪肉市场供应偏紧的局面。

综合分析,我们认为目前肉类市场的利多因素,无论是进口暂时受阻,还是非瘟疫情复发,抑或冻品库存减少,都是暂时的。国内生猪和肉禽产能恢复和集中释放的步伐已经不可逆转,肉价继续上涨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承压回落是大概率事件。

正文

频频被检出新冠病*的进口肉制品

近期,进口冷冻肉制品外包装被检出新冠肺炎病*的事件频发,根据官方通报,在冷冻生鲜产品外包装检出新冠病*的9起通报中,有7省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品均为厄瓜多尔进口南美白虾外包装或集装箱内壁,分别为安徽、云南、辽宁、福建、江西、重庆、陕西。广东深圳盒马鲜生员工被确诊的新闻,更是让公众对进口冷冻食品的安全性疑虑达到了一个高潮。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欧洲食品安全局、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众多权威组织和机构都表示,新冠病*主要是经人的呼吸道、飞沫和人与人密切接触传播,经消化道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小,但在外包装上的病*通过呼吸道接触进行传播的风险则始终存在。压力之下,为有效阻断病*可能传入的途径,各地开始对进口冷冻食品实施管控。其中,广西贵港宣布全面禁止购进、储存和销售进口冷冻冷藏肉制品(含水产品),各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开展排查工作,对拒不配合的经营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随后广东广州冷链行业协会也已要求暂停进口来自疫区的冷冻肉制品和水产品。针对冷链生鲜疫情防控,目前超市和生鲜平台加大了冷链进口生鲜的防控力度,其中每日优鲜暂停了所有进口水产品的进货。

新冠疫情威胁VS扩大进口

但是我们认为上述措施不太可能扩展到全面禁止进口肉类,对国内肉价的助推作用也不会很显著。理由是:从各地发生的疫情来看,核酸检测为阳性的进口产品大多数为冷冻水产品,猪牛羊肉产品尚未见报道。按年数据,中国共进口冷冻水产品万吨,同比增长29%;出口量为万吨,同比下降1.9%;即净进口量约为万吨。而同年国内产量为万吨,即净进口量不足国内供给量的3%。同时水产品又只是肉类供给的一部分,且与猪牛羊禽肉的相互替代性较弱。因此我们认为部分地区暂停进口的举措对整体肉类供给形势的影响并不大。多位专家也表示不建议全面暂停进口肉类产品。

就在进口冷冻肉制品不断被检出新冠病*的8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推进扩大油脂油料、肉类、乳品市场准入,促进进口,保障市场供应。尽管进口肉类占全年消费量比例不高,但在国内肉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增加肉类进口和促进多元化是补国内供应缺口的必要手段。

食品物流和销售环节频发疫情,虽然会进一步加重公众对进口肉食安全性的疑虑。但限于国内肉类供需缺口仍然较大,继续加大进口力度是必然选择。在海外疫情长期蔓延,国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肉食进口只能在进口通关前严格检疫和更多核酸检测,尽量阻止病*于国门之外,而在进入国内市场发生疫情后,采取更多举措,对防疫防控再度加码,关闭所有涉嫌门店和下架可以商品,频繁抽检生产和工作区域。这样的操作至少会延续至年底,一方面会使肉类进口继续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将被迫承受因疫情影响导致的不确定性,从而引发更多市场震荡。

又一个拐点:生猪存栏同比增长

解决肉类供需缺口问题,进口再努力也只是配角,主角还是要依靠国内生产的恢复和增长。国内肉类增产的主力是肉禽和生猪。年肉禽产能在年已经过剩的基础上继续大幅扩张,其中种肉鸡存栏数同比增长10%以上。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和取消活禽交易对生产有所影响,但预计全年肉禽出栏量和禽肉产量仍保持增长态势,肉鸡成为增长主力。预计年禽肉产量预计为万吨,同比增幅超过7%。

相比之下,生猪生产恢复的数据则更为抢眼。据农业农村部监测,7月份全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8%,连续6个月增长,同比增长13.1%。这是自年4月份以来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也是继6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后,生猪产能恢复的又一个重要拐点。同时,7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4.0%,连续10个月增长,同比增长20.3%。以此推算,7月末生猪存栏约2.4亿头,能繁母猪存栏约万头。

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规模猪场全覆盖监测,7月份有个新建规模猪场投产,今年以来新建规模猪场投产累计已达个,去年空栏的规模猪场已有个复养。散养户补栏积极性进一步恢复,个定点监测村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连续6个月增长,养猪户占全村总户数的比重为8.3%,较2月份的历史低点上升0.7个百分点。同月,全国31个省(区、市)生猪存栏全部实现环比增长,前期降幅较大的南方主产省份继续快速恢复,江苏、安徽、广东、湖南、四川等省生猪存栏环比增幅在5%以上。

按照这样的恢复速度,到年底生猪存栏预计将达到2.8亿头左右,能繁母猪存栏超过万头,同比增幅均超过40%。这意味着5-6个月后生猪出栏也将实现同比增长,月出栏量在年底将超过万头,同比增幅不低于10%,将从根本上扭转猪肉市场供应偏紧的局面。

上述养殖数据也得到了饲料方面的验证。据饲料工业协会公布,年7月,饲料总产量万吨,环比增长7.3%,同比增长16.0%。7月饲料产量达近三年的高位水平,高于年以来的月度平均产量。从品种看,7月份猪饲料产量万吨,环比增长10.3%,同比增长36.8%,连续2个月同比增长。其中,母猪饲料同比增长77.8%。肉禽饲料产量万吨,环比增长2.7%,同比增幅9.6%。

疫苗研发的利好:远水也能解近渴

8月18日,来自官方的一条有关非瘟疫苗的消息让市场再次骚动起来。据称,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进展顺利,在前期完成候选疫苗株实验室和中间试制阶段研究的基础上,目前已完成疫苗环境释放试验,即将进入扩大临床试验和生产性试验阶段。在环境释放试验阶段,接种母猪和仔猪生理指标正常,生长发育良好,均无明显体温升高等临床异常症状和病理损伤。在疫苗临床试验阶段,试验规模共计近头商品育肥猪。截至目前,免疫猪群生长状态良好,无明显病理变化和疫苗*排放,无水平传播。

从疫苗研发流程来看,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扩大临床试验和生产性试验也需要至少一年时间才能完成并取得有说服力且可重复的数据和研发成果。这就意味着商业化非瘟疫苗的推出最快也要等到年底。虽然是远水不解近渴,但这个消息对于养殖场户生产积极性仍然是一大利好。在非洲猪瘟肆虐了两年之后,幸存下来的养殖主体都已各自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流程,在无疫苗条件下带*生产,可以保持较低的生猪伤亡率。最近南方洪涝灾害导致批量死猪不能及时处理掩埋,部分地区疫情复发,但感染率一般也不超过20%。在此基础上,来自疫苗研发的利好消息将刺激养殖场户更有底气和信心进行复产和扩产,尤其是在防控措施方面已经较为到位的规模企业。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目前肉类市场的利多因素,无论是进口暂时受阻,还是非瘟疫情复发,抑或冻品库存减少,都是暂时的。国内生猪和肉禽产能恢复和集中释放的步伐已经不可逆转,肉价继续上涨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承压回落是大概率事件。

源自:布瑞克农业数据,侵删

饲界热点、技术前沿、大咖观点、笔记精选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数据猪和禽产能恢复中,肉价继续上涨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