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半球进入冬季,欧美暴发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而在国内,各地都在严防与境外冷链输入相关的感染病例。
按照“对进口冷链食品检测全覆盖”的要求,武汉等城市近日在对一些批次冷链仓储进口食品进行常规新冠病*核酸检测时发现,有样本检测结果呈阳性。这很容易让人想到曾暴露在全世界聚光灯下的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一年前,那里是否同样存在境外冷链食品?进口冷链食品此前作为新冠病*输入载体的可能性是否被低估了?
近日,《环球时报》记者在武汉走访,基本可以确定一年前的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存在大量境外冷链商品。剑桥大学遗传学家彼得·福斯特的研究数据表明,新冠病*于年9月13日和12月7日之间开始在人类中传播的可能性有95%。相关专家认为,武汉最初的病*由进口冷链输入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当前,世界各国应该形成数据、信息的共享机制来合作进行科学溯源。
图为武汉四季美农贸城中的水产市场。很多华南海鲜批发市场的老商户都搬到这里继续经营。范凌志摄
华南海鲜市场,曾热销冷链食品
《环球时报》记者11月下旬来到武汉时看到,昔日的华南海鲜市场被崭新蓝色围挡围住,但楼上的眼镜城仍在营业,临街店铺前的人流显得有些冷清。街角一家卖螃蟹的商铺前,老板正脸色沮丧地送走一位男子,他告诉记者:“是来要账的,没钱,只能先送走。”据他讲:“底层商铺现在无需交租,不过也没水没电。我这其实就相当于露天摆摊儿,不知能坚持多久。”记者走进附近一家服装店,刚一开口询问,老板娘就笑着说:“你们是记者吧?”
一度成为焦点的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距离汉口站只有几百米,地处人口密集的区域,但现在路过这里的人甚至不愿多花一秒钟瞧瞧它。谈起“病*从哪里来”这个老话题,《环球时报》记者接触的几乎每一个武汉人都会抱怨几句“冤”,坚信是“美国人带来的”观点相当普遍。而在近期国内多地出现因进口冷链食品引发的零星疫情后,越来越多的武汉人也开始产生疑问:“当初会不会也是这样传进来的?”
专家的判断也给这种疑问的合理性提供了有力支撑。12月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回顾武汉的早期疫情,在华南海鲜市场,病人也主要集中在冷冻海产品区域。这些线索都指向冷链运输进口的海产品,可能就是疫情源头。
即使有专业人士发声,华南海鲜市场最初的病*由进口冷链输入的可能性仍然被低估。在百度中输入“华南海鲜市场”“野味”的搜索结果是万条,而“华南海鲜市场”“冷链”的搜索结果只有56万条,相差4倍。但是,随着过去几个月各地频繁发生的进口冷链输入案例,这种可能性的讨论毫无疑问在增多。“一眼识记者”的老板娘在华南海鲜市场附近生活了20多年,她告诉记者,虽然网上都在说市场里有野味,但据她所知贩卖野味的摊位并不多,更多的是海鲜冻品摊位,“里边至少1/4都是”。
正如搜索数据所反映的,疫情暴发后,“华南海鲜市场冻品销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