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牛肉、冷冻“甲壳烧”、冷冻猪肉
冷冻海鲜、进口冻品...
刚进入12月,短短几天时间
包括山西、安徽、辽宁等多省份
频繁曝出冷链环境中
检测出新冠病*核酸阳性
老百姓最担心的是!
为何冷冻食品总是“爆雷”?
冷冻食品传播风险有多大?
是否存在传播风险?
冷冻产品还能买吗?
还能吃吗?
01
一起接一起!
?据湖北省荆门市疾控部门中心消息,12月2日下午,对掇刀区多辉冷库库存的冷冻食品进行常规新冠病*核酸检测时,发现进口冷冻去骨牛前腱外包装样本,有1份检测结果呈阳性;
?据浙江省玉环市疾控中心消息:12月2日21时在城关中心菜市场猪肉摊位采集的冷链食品新冠病*核酸日常监测样本中,发现一份巴西进口的冷冻猪后腿肉标本新冠病*核酸检测呈阳性;
?据河南省郑州市疾控中心消息,12月5日,郑州市在对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时,发现中牟县万邦市场一批原产地为俄罗斯的冷冻鸡整翅内包装样本呈阳性。
?据山东巨野市、县疾控中心检测确认,12月5日县一企业12月4日进口的一批阿根廷冷冻牛肉,全部抽检的4个批次牛肉、内包装、外包装样品中,3个批次冷冻牛肉外包装核酸检测呈阳性。
......
12月刚刚开始,短短9天内,据不完全统计,在冷链环境中检测出新冠病*核酸阳性的案例已经涉及湖北、浙江、山东、河南、山西、安徽、辽宁、黑龙江等多个省份。
上述地区的检测样本涉及冷冻猪肉、冷冻鸡肉、冷冻牛肉以及其他冷冻食品,产地覆盖巴西、乌拉圭、阿根廷、厄瓜多尔、俄罗斯、印度等地......
如果说此前发现的“冷链传*”还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那么,从近期曝出的案例中可以看出,通过物流,“冷链传*”已影响到其他深处内陆的省份。
02
最关切的问题
从公众的视角来看,冷冻食品,特别是进口冷冻食品现在还能不能吃?这是最关切的问题!!!
中国疾控中心消*学首席专家——张流波
“目前并没有发现因为直接食用这些冷链食品引起的感染。”中国疾控中心消*学首席专家、环境所消*与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张流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说,感染风险主要是在搬运、操作等环节,并没有发现因食用食品本身引发感染。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陈君石
在全国公共卫生学科发展院长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称:想要证明病*通过食品感染,需要拿到活的病*,但还没有从食品表面阳性样品分离培养出活的病*。
“预防新冠病*感染,特别是疑似食品来源的病*感染,需要基于科学的角度出发。加强食品安全预防意识的同时,不要过于恐慌。”
世界卫生组织(WHO)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
——玛丽亚·范·科霍夫
“中国卫生部门是通过对数千种冷冻食品的抽检,才从“极少数”样本上检测出了新冠病*。没有证据显示新冠病*可以通过食物进行传播,也没有发生人因食用某种食品从而感染新冠病*的案例,因此不必过度恐慌。即便病*能够存在于食物中,也可通过烹饪的方式杀灭。”
不过,不得不说,冷冻食品“带*”的风险点确实较多,“冷链”防控必须把工作做到细之又细!!
03
病*怎么来的?
为何新冠病*总在进口冷冻品检出?
自上述情况可见,检出新冠病*的无论厄瓜多尔冻白虾还是巴西冻鸡翅等进口冷冻食品,其来源大多为巴西、乌拉圭、阿根廷、厄瓜多尔、俄罗斯、印度...专家指出,这与当地疫情严重、冷冻海鲜等食品加工过程较容易污染有关。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宗安认为,冷冻海鲜产品通常储存在低温的环境,而环境的温度越低,病*存活的时间越长,所以容易在冷冻海鲜产品中或者其包装上发现新冠病*。
江南大学教授、博导,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研究所所长姚卫蓉表示,在冷冻食品的包装前后,只要食品加工环境、运输、流通、销售环境中存在新冠病*,食品就有可能因为交叉污染或二次污染而被污染上新冠病*。
“具体来说,就是食品生产设备、工器具、加工台面、手、手套、空气、食品加工用水、加工区域的害虫等存在新冠病*,甚至在销售交易的拆箱分销过程,若交易人员感染了新冠病*,呼吸中存在的新冠病*也会随着呼吸或飞沫飘浮在空气中,进而沉积在冷冻食品外包装表面。”
能否干脆暂停进口冷冻食品?
干脆暂停进口他们,这样的提议可行吗?
一方面,进口食品已经成为我国消费者重要的食品来源,当前我国是全球第一大食品农产品进口市场。据海关数据显示,年我国各类肉进口总量.1万吨,水产品进口量.5万吨,今年受疫情影响,为保障市场供应、稳定价格,我国进口肉类仍保持快速增长。年1至6月,我国肉类(包括杂碎)进口万吨,相比上年同期增幅达73.5%。
另一方面,尽管不时有进口冷冻食品检测出新冠病*,但从实际情况看,冷冻食品检出新冠病*核酸阳性的概率仍然是极低的。
由此可见,如果因为进口冷冻食品检测出新冠病*而暂停进口,有因噎废食的嫌疑;另一方面,一概禁止进口,甚至可能影响国内市场平衡,造成食品连锁式涨价。
04
国家卫健委官微的权威解答
Q:最近为何多地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检出新冠病*阳性?
A:一方面因为目前国外很多国家正处于新冠疫情爆发期,各种物体的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装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污染,而新冠病*在低温下存活时间长,因此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就可能成为跨境远距离运输携带新冠病*的载体。
另外一个方面,各部门、各地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近期加大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新冠病*核酸检测和抽检,随着检测频次、频率以及覆盖范围的增加,发现阳性的概率也就增加。总的来看,阳性率也是比较低的,截至目前全国抽检监测的阳性率是万分之零点四八,而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装。
Q:进口冷冻食品还能放心吃吗?
A:到目前为止,低温冷冻食品相关的主要是流通环节引起的传播,并没有发现因为食用这些冷链食品引起的感染。但以下几点还需注意:
第一,如果从非正规渠道购买冷链食品,这些食品包装表面一定要做好消*处理,做好自己的防护。第二,接触这些食品以后,要做好手卫生。第三,在疫情期间最好吃熟食。第四,处理这些食品时要防止飞溅,避免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第五,处理完以后,要对环境、表面做必要的清洁、消*处理。
Q:接触冷链进口食品后该如何消*?
A:个人接触到这些冷链食品,可以通过消*来预防可能存在的接触性传播。
首先,要做好手卫生。接触后马上洗手,洗手有“六步法”,按照“六步法”洗手一般就可以了。如果洗手不放心,可以再加上手消*剂。这是最必要的措施之一。其次,对可能接触到的冷冻食品所用的炊具,如刀、砧板应该及时清洗。在清洗时应该防止飞溅。同时对于刀、砧板可以用加热方法,用开水烫一烫、煮一煮,用60摄氏度的水浸泡一段时间都可以。可以晾干后,喷75%的酒精或者mg/l、mg/l的含氯消*剂。当然有一些案台,也可以考虑用酒精、含氯消*剂进行擦拭消*。此外,残渣要及时收集起来,及时送到垃圾收集点。
Q: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应该如何做好防护?
A:近期,多地出现进口冷链食品搬运工感染新冠病*病例,说明特定工种的人群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如果防护不到位可能因频繁接触被新冠病*污染的冷链物品而感染新冠病*。因此,为切实做好物防、人防等方面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防控技术指南》,《指南》要求对食品冷链从业人员在各个环节,包括装卸、生产、加工、运输、销售、餐饮,各个环节如何做好新冠病*防控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要求从业人员要加强日常防护,加强健康监测,加强核酸的主动筛查。比如说针对反复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高风险人群,比如说装卸搬运工,在上岗前一定要佩戴好工作衣帽,戴好一次性医用口罩、手套,而且必要的时候还要戴护目镜和面屏,在整个搬运过程中要防止皮肤直接接触冷链物品表面,搬运结束后立刻洗手消*。在没有脱掉工作服和洗手消*之前切忌触摸口、眼、鼻,还要对从业人员加强定期的核酸筛查。
本店所有产品经过核酸检测!
请放心购买!!
防疫好物推荐
疫情的战斗远远没有结束
安全防护莫放松,
有哪些能给我们带来
满满安全感的防疫好物呢?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30天内联系删除。
有你认识的人吗?点“分享”,告诉T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