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要:喝酒脸红不代表更能喝酒。(点击阅读:不要灌喝酒容易脸红的人,他们更可能因饮酒致癌)
这两天,一则关于收快递可能感染新冠病*的话题,#张伯礼提醒消杀海外高风险地区快递#,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很广。包括一些国家级媒体都进行了转发,引发了不少民众的恐慌。
对于张伯礼这个名字不太了解的读者,先介绍一下。根据百度百科上的介绍,他是中医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因为年初带领几个省市的中医医疗团队,医院,之后获得了“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前几天他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境外快递也可能传递新冠病*,个人收件的时候要戴口罩,戴一次性手套,要消杀包裹,最好扔到阳台吹风1-天,然后打开的时候也要戴口罩手套。
对于他的专业背景,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防疫的核心是就事论事,科学防控,因此我们不会讨论他的身份,而是想尽量客观地来评判一下这个论述。
我们需要担心个人收境外快递会感染新冠病*吗?应该如何预防呢?
在全民防疫的时代,“收境外快递可能感染新冠”,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声明,就像很多网友在新闻下面留言说的:自己这大半年收了很多境外快递,都没有注意消杀防护,感觉很害怕。
如果境外快递会是一个很重要的新冠传播方式,那么这就说明我国目前防疫体系出现了重大的漏洞,每天数以百万计的境外快递包裹邮件可能携带着新冠病*“入侵”全国各个城市的办公室、家庭,这将会引发此起彼伏的感染事件,导致疫情此起彼伏的出现,非常严重!
但对应这种威胁的现实是:境外疫情爆发了这么久,每天都有那么多包裹邮件进入中国,怎么没看到因此感染新冠的病例呢?
事实上,无论是我国自己疾控主管部门的公众防疫警示,还是世卫组织等国际或其他国家相关机构的说明中,“快递、邮件包装”都不认为是需要防范的病*传播渠道,只是提示我们在疫情爆发地区,接发快递应该注意人员之间的传染,注意接收之后洗手。
这大半年,对于疫情防控的核心就是防止输入,最主要的入境人员的检查、隔离、跟踪,因为新冠病*的核心是人传人,因此隔绝人际之间的传播是最重要的。
近日来,多地又连续出现冷冻食品外包装上发现新冠病*,这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国家最近进入疫情爆发的阶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国对于冷链食品的检测加强。其实从北京新发地等事件之后,冷链运输的进口食品就逐渐成为防控的重点,这是因为冷链运输需要将食品低温保存并快速运输,在这种低温环境下,病*脱离人体之后的生存时间会变长,很可能并没有在运输过程中死亡,进口后感染机场、物流等工作人员。
但相对于多次出现的冷链相关人员被感染的事件,快递物流行业的运输量更大,人员更多,情况也更复杂,但大半年来,并没有普通包裹、信件导致新冠感染疫情爆发的情况。
那进入冬季境外疫情更加严重,这个风险会突然爆发么?
之所以还没有出现境外快递邮件包裹传染新冠疫情,是因为快递包裹本身基本采用纸板(cardboard),而在纸板上,新冠病*的生存时间是极短的。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也就是今年很火的福奇老先生管的那个研究机构,曾经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在不同物体表面新冠病*和SARS病*的生存时间对比研究。
上面我们标红框的就是纸板表面,新冠病*在纸板上的生存时间不超过4小时,SARS病*不超过8小时。只有铜表面的情况更好(4小时和8小时)。
不过实验是在度左右进行的,在冷藏环境下,新冠病*的生命周期的确可能变得更久。这是冷链食品成为了最近的防控热点的原因。
所以看快递是否会变成传播病*的渠道,主要看快递从发出,到我们收到期间,到底有多长时间是“冷藏”的,多长时间是常温状态,如果常温状态超过4小时,那传播病*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快递和冷鲜食物不同,不是冷链运输的。冷链的关键,不仅仅是“冷”,也在于“链”,也就是全程要保持低温运输,否则食物就会腐坏了。而境外来的快递包裹邮件,路上运输时间大多要1-周以上,即便是在北方,快递运输也不是全程扔在户外“冷冻”,否则很多快递包裹里的物品就完蛋了。快递运输中大部分时间,物品都是保持在接近室温的状态,因此即便是在冬季,我们也不会担心里面的东西因为低温而损坏,同样也不需要担心表面的病*和冷链食物一样存活很久。
这是包裹邮件和冷链运输的主要差异。
当然,如果非要思考极端情况,比如担心有包裹从西伯利亚运到黑龙江,而且过程中就一直没进仓,就在户外冻着。这当然可能导致病*在包裹表面存活。
但如果真的担心这种风险,需要做的也不是对民众喊话,让大家收到境外快递时赶快戴口罩手套,消*晾晒。因为这并不是解决问题,防控疫情的方法。
包裹邮件和冷链的另外一个区别在于,它们是混运的——进入中国国内物流运输体系之后,早就和中国境内的包裹快递邮件们混在了一起摩肩接踵地运输,接触它们的物流工作人员也都是一样的。如果病*真的会大量从国外通过物流包裹进入中国,那不管我们收货人如何小心,都不可能避免疫情爆发的风险。
所以如果有专家担心这种风险,应该做的是去跟国家建议,对于入境包裹邮件,在海关口岸进行统一消杀,而不是给民众提这些不关键的建议。
这就像当我们担心海外疫情爆发,输入病例导致疫情扩散的风险增加,那应该建议国家加强边防防疫措施,而不是建议每个中国人看到外国人就躲远点。
关于疫情的防控建议,应该经过国家防疫机构的官方发布,要考虑到这些防疫措施对于疫情防控,民众情绪,社会经济稳定全方面的影响。这不是任何专家个人就有权利或者有能力更改的。因为任何人,包括专家,都没有全方位的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做这个最终判断。
比如最近几个月随着冷链传播的新闻较多,网上总有一些声音,高喊停止进口食物之类的。为什么不停止进口食物?如果只是为了防疫,不进口冷冻食物当然省心。但中国有14亿人要吃饭,为了十几亿人每天能吃饱饭,有肉吃,我国每天都必须进口大量的食物来保障。冷链进口食品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一部分,不只是少吃两顿进口三文鱼这么简单。
进口邮件、包裹,也不是网上海淘购物,绝大部分的进出口物流不是为了清空购物车,而是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也是重要的基础,更是我们坚持和努力的方向。在这个特殊的防疫环境下,我们需要保证民众的健康,但不能随意引发恐慌,中断正常的经济往来。
在00年的防疫过程中,一些流行病学、医学的专家成为了社会热点人物,他们说的很多话,都会对很多很多普通民众的心理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但正是如此,专家的言论才要更有事实和科学依据,而不是自己凭感觉就给建议。
我们曾经写过美国此次疫情中非常出名的福奇博士(点击阅读:“美版钟南山”Fauci博士接受《科学》专访:我永远不会说“中国病*”,然后......),但福奇老先生这几个月的日子并不好过,一方面是来自川普*府对疫情控制不力,甚至把他当做敌人来提防,而左翼主流媒体为了挑起民众对川普的不满,也天天把他当枪使。
但另外一个重要方面,也由于于福奇和其他美国防疫专家,包括美国疾控中心在疫情初期的一些信息公布上的失误,比如我们年初大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