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疫情依然汹涌,北半球又进入秋冬季,中国外防输入压力陡增。为防止病*“冷链传输”,保护好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各地已经展开无缝隙大排查,围堵防控漏洞。
警惕!“冷链藏*”频频曝出
进入11月以来,在冷链环境中检测出新冠病*核酸阳性的案例已经涉及天津、山东、湖北、福建、甘肃、河南、陕西等多省份。
检测样本涉及到冷链虾、冷冻牛肉、冷冻猪肉等,产地覆盖德国、阿根廷、沙特阿拉伯等地。
更令人警惕的是,在青岛和天津都已经出现了冷库装卸工人被感染的案例。
这其中,天津的确诊病例病*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该例病*与北美3至6月份流行*株高度近似,属于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II(北美分支)。
盯紧“外防输入”,各地围堵防控漏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此前就分析,冷链造就的低温环境,为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存活空间。在零下20℃的环境中,病*一般可以存活数月之久。即使是普通的冷链运输,病*也可存活好几周。
冷链产品频频曝出问题,各地也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对涉及货物进行消*封存的同时,也开展大规模排查。
在兰州,13日当天,兰州市发布通知要求全市所有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水产品市场、商场超市、冷冻冷藏库、冷链物流企业、餐饮企业,对进口冷链食品必须核验入境港口开具的有效期内的新冠病*核酸检测合格报告和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如无新冠病*核酸检测合格报告和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不得购入、储存、销售、加工。
14日,福建发布紧急通知,要求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环节涉及单位和个人必须建立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台账,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相关环境、食品、人员“应检尽检”核酸检测,确保第一时间排查发现疫情风险、第一时间进行风险信息通报、第一时间组织管控处置部署。
今年9月11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指出,对境外生产企业输华冷链食品或其包装被检出新冠病*核酸阳性的,海关将暂停接受该企业产品进口申报1周至4周。
海关总署会同交通部、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研究制定《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工作方案》,要求在进口冷链食品首次与境内人员接触前实施预防性全面消*处理,从源头上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
来自海关总署方面的消息显示,中国已经与有冷链食品输华贸易的全部个国家的主管部门进行了沟通和磋商,累计抽查50个国家家进口冷链食品生产企业,对查出问题的22家企业采取了暂停或撤销其注册资格等措施。
如何安全食用冷链食品?
冷链的终端在千家万户,“冷链藏*”的风险不得不防。那么,疫情之中,我们在购买和食用冷链食品时究竟要注意什么?
选购时注意:
1.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选购生鲜产品,选购时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挑选冷冻冰鲜食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同时,正确佩戴口罩。
2.购买预包装冷冻冰鲜食品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