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号下午,天津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11月7日18时至8日8时,天津新增本地确诊病例1例,系天津海联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装卸工人,为普通型病例,未有疑似病例接触史,天津市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有许多小伙伴就会问了,为什么接连几次疫情反复都与冷冻海鲜有关,新冠病*在冷冻食品上能存货多久?
11月6日以来,山东德州、山西太原均从经天津进口的冷冻食品外包装上,检出新冠病*核酸阳性。今天凌晨,天津发布最新通报,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海联冷库一份环境样本新冠病*检测阳性,一名装卸工人核酸检测阳性。这一连串新闻,极大刺激了民众的敏感神经。分析相关报道不难发现,一段时间以来,“冷链管理”已成了疫情防控的热点词汇。10月中旬,青岛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证据链,证明新冠病*可由物传人,冷冻条件可长期存活;10月底,北京新发地疫情溯源最新研究成果公布,结合流调与数据分析,新发地疫情可能源于受污染的进口食品经冷链运输带来了从环境到人的传播。等等这些病*溯源的最新进展,都表明新冠病*确实可以在在冷冻食品上存活?那么,能活多久呢?年3月17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发表了一篇来自美国科学家的通讯(Correspondence),研究了新冠病*(SARS-CoV-2)在气溶胶中和在各种环境表面的存活时间,并与SARS冠状病*(SARS-CoV-1)相比较,还用贝叶斯回归模型估算了病*活性的衰减速度。
该文数据包括这两个病*在温度为21℃至23°C,相对湿度为40%的五个环境中的存活时间。五个环境分别为:直径小于5微米的气溶胶中、塑料表面、不锈钢表面、铜表面和纸板表面。
病*的滴度直接决定病*的感染能力,也决定了病*失去活性的难易程度。浓度越高,越容易导致感染,失活越难。如果用核酸检测法来定量的话,该文选用的病*的起始滴度和病人呼吸道中观察到的相似。
结果用一张图全部概括了:
图1:SARS-CoV-1(SARS冠状病*)和SARS-CoV-2(新冠病*)在气溶胶和各种环境表面上的稳定性(来源于参考文献[1])。(点击看大图)
总结下来就是:
在气溶胶中,新冠病*与SARS病*的观察结果相似:在整个实验过程(3个小时)中都能检测到有感染力的病*,感染滴度略有降低(幅度约为1log10)。
新冠病*在不同环境表面的稳定性排名是:塑料不锈钢纸板铜表面。
在塑料表面,有感染力的新冠病*可以存在72小时。在不锈钢表面,可以存在48小时。但是有感染力的病*滴度降低很明显。
在铜表面,4小时后就检测不到有感染力的新冠病*了。在纸板上,24小时以后检测不到有感染力的新冠病*。
用一个更直观的图来表示如下:
图2:新冠病*(SARS-CoV-2)在环境表面的存活时间(修改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