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每年都有影视作品逃不过被删减的命运。
面对这种情况,一众导演的反应却大不相同——
有强硬派:
《非分熟女》的导演兼编剧曾翠珊直接发文,跟66分钟版本撇清关系。
也有表面“温和”派:
最近大火国产剧《如果岁月可回头》的导演张建栋被发现,点赞谴责删改剪辑的微博,敢怒不敢言。
此外,还有一位画风清奇的——
被誉为华语影坛第二个李安的陈哲艺。
他表示介意作品的完整性,但这情况搁在国内,就能接受。
为什么?
因为中国大陆的观众比较勤快...
陈哲艺拿李安的《色戒》举例。
说它在大陆生生被剪了35个镜头,但观众得知后,会为了看完整版,去网络上下载,甚至不惜跑去香港看。
反观新加坡观众,就“懒”多了。
如果新加坡电影局要去剪我的电影,我会跟他们拼到底,真的,因为新加坡观众可能就觉得就是这个样子,他完全也不会看到作品的完整度。
讲真,如此清新独特的理由,厂长还是头回听说。
但同时能感觉到的是,陈导表面说笑,实则有宽慰自己的意思,因为任何删减都可能是“致命”的。
就好比这次他的新片:
好好一场水到渠成的情欲戏,却硬被剪成了强奸戏。
《热带雨》
相信不少朋友,已经按耐不住强烈的求知欲。
在此,请允许厂长我卖个关子,先叨叨点儿别的,毕竟本片除禁忌的头衔外,“硬货”也是真的不少。
是的,说它是爆款也不为过。
在去年的平遥电影节,本片先后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影迷选择荣誉奖。
而据前线报,观影现场的火爆程度堪比“春运”,台阶上挤得满满都是人。
这不,撰稿前厂长又去豆瓣看了一眼,评分7.7,目测呈上涨趋势。
老实讲,既没有名演员,也不是大投资,一部新加坡出产的华语片,怎么就刷屏全网,成为黑马了呢。
它凭什么?
嗯,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本片的导演。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陈哲艺是业界公认的李安的接班人,他的才华更是得到李安本人的认可。
翻看陈导的履历,成绩那是相当的亮眼。
84年的他,23岁就带着自己的第一部短片征战戛纳,3年后,便凭借《阿嬷》斩获戛纳短片竞赛单元的特别表扬奖。
要知道,这可是新加坡的第一座戛纳奖杯。
陈哲艺右三
之后,他又花2年,写出处女长片《爸妈不在家》,在金马提名6项,打败一众大佬。
难道那年很水?
不不不。
一起参与角逐的,可是有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和贾樟柯的《天注定》!
讲真,除了牛逼,厂长已找不到别的词来形容。
然而,陈哲艺年轻有为,却不浮躁。
他没有乘胜追击,而是跑去英国深造,蛰伏6年,直到这次回归。
正如网友的评价——
如果说上一部《爸妈不在家》的视角类似杨德昌的《一一》,那么这次,则让人看到早期李安的影子。
《热带雨》透过女性视角,侧写华人社会文化、家庭、婚姻、情欲......探讨一系列现实问题。
看完的厂长表示,他不愧是最擅长拍女人戏的导演,一如既往地稳。
影片的女主阿玲,在马来西亚出生,后又嫁到新加坡,成为一名中文老师。
她的生活按部就班,平淡且朴实。
在学校教书;
在家照顾高龄,瘫痪在床的公公。
可随着剧情的推进,你越看就越会发现,在平静之下涌动着躁动,矛盾一触即发。
作为妻子,阿玲稳重贤惠,任劳任怨。
她每天忙完工作,哪怕再累,伺候公公都是毫不含糊。
做饭,喂餐。
翻身,擦身,换尿垫。
阿玲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使得丈夫能安心忙应酬和工作,没有后顾之忧。
但,她幸福吗?
幸福与否咱暂且不论,阿玲的疲惫倒是写在脸上。
结婚8年始终没有生育,为此快40岁的她,承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折磨。
亲戚背地里瞧不起她。
为了要小孩,她需要常年注射药物,是妇产科的常客。
数据显示,夫妇做人工受孕3年以上还不成功的,至少有一半会面临离婚。
阿玲还在执着的尝试,与此同时,她的丈夫却不愿意行房,觉得像功课,医院都不愿再去。
厂长至今都记得阿玲一个人躺在冰冷的手术台上,没有新鲜的精子,只能用丈夫的冷冻精。
这场面,别提多心酸了。
更为致命的是,后来公公去世,在丧礼上,她看到了丈夫亲密的招待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
伴随着阿玲淌下的泪水,一切不言而喻......
正如导演对自己的评价,“我没有办法拍一部不个人的电影”,“有人说我的作品看起来非常地赤裸,因为我真的把自己一些情感掏心掏肺地交出来,所以每次完成一个作品,其实是很痛的。”
故事并不复杂,一切取材自生活。
导演笔下的阿玲就有他身边华人女性的影子。
从个人影射整个社会,片中对于新加坡华人社会问题的呈现既精准又露骨。
比如家庭男性角色的缺失、中文课程不受重视、移民的地位等等,能解读的东西有很多。
举个例子,一个是爱武侠却失语的老人,一个是中文差却喜欢成龙的少年。
两者发生碰撞,将文化的困境与传承的阵痛自然揉进观众的心。
还有阿玲的公公教伟伦写一个“帮”字。
要知道,这是严重瘫痪的他,全片仅有的一个大动作。
看似轻描淡写一笔,实则力道十足,回味无穷。
不过,相比这些,厂长个人更喜欢导演对情这个字的体现。
正如片名“热带雨”,“雨”在电影里出现次数相当之多,场景涵盖家、教室、医院、车。
这些雨全部为人工完成,导演投入的心思很多,试图将不同的情绪融入其中。
它带来的冰冷、灰暗的感觉,就好比阿玲心里的世界,在困境中挣扎,她静待雨过天晴的那一刻。
而除了“雨”,另一个重要的意象,就是榴莲,它多次出现,且贯穿本片另一个重要故事线——阿玲和学生伟伦。
是的,各位等待的重点来喽!
不用多说,它代表禁果,散发出禁忌、暧昧的味道。
印象很深的一个镜头是,教室里,阿玲给伟伦补完课后,两人一起分吃榴莲。
我们能清晰听到咀嚼的声音,特别是阿玲吮吸手指的那下,咸湿的情欲更是铺散开来。
直到阿玲送伟伦回家,学生将老师扑倒在床。
此时,青春期的蠢蠢欲动撞上压抑已久的欲望,一切情感都不受控制。
前文提到被删减的,就是这场违背常理的情欲戏。
里面删掉了阿玲对伟伦的回应,只留下前期的挣扎,因此给人一种阿玲被强迫的假象。
但这两人之间的感情是爱情吗?
要厂长说,很难界定。
就拿伟伦来说,由于父母常年在国外做生意,没有家人的陪伴,他只能一个人住。
从空荡荡的冰箱能想象到,伟伦平时吃不好,有上顿没下顿。
或许阿玲的出现,让伟伦得到了青春期该有的呵护和照顾,她对他来说,更多的是弥补了家庭的温暖。
同样,阿玲的丈夫总是不在家,伟伦是不是代替了他的位置?
阿玲想要一个孩子,又或者,伟伦就是她想要的孩子?
可以说,整部影片看下来,你会不自主的全情投入,生怕错过一个镜头,一个眼神,一句台词。
在陈导的镜头下,情感细腻柔和,像涓涓细流淌入人的内心深处,不动声色,却能掀起涟漪。
必须承认,陈哲艺不愧是李安看好的种子选手。
记得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电影本身拍的就是人,人的情感,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我不希望有朝一日会变成大师,我想永远都非常简单、非常谦卑地过生活,以人的角度去看人。
对电影事业报以热忱和坚守,这才是真正尊重观众的电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