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手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猪芯片争议背后,养猪业亟待鲶鱼效应
TUhjnbcbe - 2024/9/2 16:41:00

养猪行业再度热闹了起来。

9月初的时候,多头种猪坐着专机从欧洲丹麦抵达中国四川的双流机场,“为种猪包机”开始成为外界争议的焦点。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首先对此进行评论:养种猪就是做“猪的芯片”,现在必须冲上去自己解决,要解决种猪国产化的问题。

网易味央CEO倪金德随后发声称认同“猪芯片”的说法,但进一步表示,种猪基因应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应该培育发展产子率高、耐粗饲且口味明显优于进口白猪的国产土猪“芯片”。

短短一天的时间后,网易味央的养猪事业就有了新动作,与浙江省基础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后者将承担猪场的投资和建设,并将在浙江省的三门县、嵊州市、新昌县等地打造多个现代农业示范园……

将“种猪”这样的小众话题折腾到媒体头条,着实有些超出预料。可如果把时间轴稍微拉长一些,中国的养猪行业似乎从来都不缺少话题性,即便不考虑猪瘟、猪价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因素,单是金融、地产、互联网等行业大佬们前赴后继的“养猪梦”,就足以承包普通网民大半年的热搜。

然而在舆论上的热闹之外,中国养猪产业的止步不前也是不争的事实,跨界养猪的话题持续了十几年,但大多寻不到后续的踪迹。

01养猪不是“好做的生意”

养猪与造富的关联,起始于年底。

去年11月份出炉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秦英林家族以.8亿元的财富闯进了前十。与其他超级富豪不同的是,秦英林掌管的牧原股份的主赛道是养猪和卖猪。加上彼时猪肉价格的一片涨声,养猪似乎成了一门快速致富的好生意,不仅知乎上迅速冒出了各种大学生毕业养猪的段子,“养猪改变命运”也开始成为新财富故事的脚本。

可细扒一下的话,秦英林家族的财富密码离不开猪肉价格的飙升,而猪肉价格之所以破天荒的高,本质上还是猪周期在作祟。

一般情况下,从母猪配种到商品猪出栏,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如果从引种阶段开始计算,从种猪培育到配种再到生猪出栏,则需要3年多的时间。由于生猪的生产周期比较长,对市场变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价格波动常常被生产周期直接影响,价格涨跌存在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

特别是中国的养猪行业仍然以散养户为主,市场前20企业的占有率都不到10%,“大行业、小公司”的格局注定无法人为干扰猪周期的形成。最为常见的一幕就是:每当猪肉价格高的时候,散养户们开始增加生猪的养殖,等到几个月后生猪出栏,却发现因为供大于需导致猪肉价格下跌。

所以每隔三四年的时间就会出现一轮猪周期:猪肉价格下跌时,养殖户开始大量淘汰母猪,生猪的供应量随之减少,猪肉价格开始稳步上涨,养殖户重新大批量补栏,然后母猪的存栏量持续增长,生猪供应量剧增,猪肉价格再次下跌。

哪怕是头部的几个养猪大户,也可能掉进猪周期的陷阱。比如曾经和秦英林家族的牧原股份一较高下的雏鹰农牧,在年的猪周期底部时错判了风向,将精力从养猪转移到创业板和互联网,一通让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最终为中国股市留下了“猪饿死了”“以肉偿债”等一系列笑谈。

不仅养猪大户们跳不出猪周期,试图进入养猪行业的“门外汉”们也屡屡遭遇滑铁卢。

金融市场叱咤风云的高盛,在年到年的时间里围绕中国养猪产业的上中下游进行了密集的资本布局,雨润、双汇以及十余家养猪场都被高盛掌控,但在年便草草退场,只留下一句“我们确实高估了自己”。

喜欢定小目标的王健林也曾染指养猪,万达集团在年底与贵州省丹寨县签订了扶贫协议,计划投入10亿元建设30万头规模的土猪扩繁厂、屠宰加工厂和饲料加工厂。然而到了年初,万达就放弃了自己的养猪计划,给出的解释是:“盖个十万头猪的猪场要几个亿,我们盖个五星级酒店才多少钱?”

无情的猪周期、较长的投资回报周期,万亿级别的养猪市场仿佛被施了魔法,资本大棒搅不动行业秩序,外部力量的渗透力度也极其有限,最终只得在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的循环中重复着熟悉的故事。

养猪当真是一座围城吗?

02网易味央的战略升级

在无数憧憬养猪的跨界者中,网易可能是最接近成功的一家。

至今读起丁磊养猪的故事,都能感受到满满的情怀。据说是因为烫火锅时吃到了一份可疑的猪血,丁磊萌生了自己去养猪的想法。不管这些故事是否属实,年是“瘦肉精”事件、甲型H1N1流感等先后爆发,养猪行业几乎要被压垮的一年。丁磊选择在那个节骨眼高调养猪,凭借的不全是文艺青年的感性。

年是网易味央的拐点,传说中的“丁家猪”开始进入网易食堂;年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丁磊用自家养的黑猪宴请了几位互联网大佬,在新浪董事长曹国伟等人的自发宣传下,网易猪肉迅速成为网友们的谈资;年网易味央首次进行黑猪拍卖,27万元的天价可谓刷新了猪肉的新高度……

之后的几年时间里,网易味央的外部声量有所减弱,开始转向全盘布局:在渠道方面,网易味央的黑猪肉已经在网易严选、京东等平台上对外开放,一大批追求品质的中产消费者并未掩饰自己的消费观;在养殖模式上,网易味央跑通了从品种培养到加工销售的一整套流程,网易猪肉已经是互联网上家喻户晓的名词。

但网易味央黑猪的年出栏量只有2万头左右,直到年才在江西高安投资建设第二家养猪场。相比于温氏股份、牧原股份等每年近千万头的出栏量,网易味央还只是中国养猪市场里的“小而美”,想要改变中国养猪业的现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可以给出的解释是,养猪是典型的重资产模式,在造一个猪场的投资堪比五星级酒店的局面下,哪怕是网易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恐怕也吃不消快速规模化扩张的成本,这也曾是一大批跨界者最终止步的原因所在。不过对于跑通了整个链路的网易味央而言,出栏量可以说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网易味央与浙江基投的合作,可能就是网易味央战略再升级的信号,将养猪场的投资和建设交给专业的合作伙伴,拿出开放的态度和诚意,吸引越来越多的外部资本参与进来,进而加速养猪场的规模化扩张。

作为互联网起家的“养猪新势力”,向行业输出标准、品牌和技术的轻资产模式或许更适合网易味央。毕竟网易的优势是整合社会资源,应该立足自身的长处打通渠道、营销、生产等各个环节。诸如浙江基投之类的外部合作伙伴,本就在建设施工、工程和地方关系维护层面有着丰富经验,恰好弥补了网易的能力短板,找到网易味央进行全国布局的“捷径”,也是资源整合能力的一种体现。

有理由相信,网易味央将投资与建设交给浙江基投等合作伙伴,转型轻资产的模式和技术输出,势必经历了一番深思熟虑的考量。从整个养猪行业的大局来看,网易味央迈向开放的一步也不失为一个好消息。

03中国养猪业等待“鲶鱼”

中国养猪业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咎于结构。

按照农村农业部的数据,国内目前有万个养猪场,其中头以下的中小场户占比高达99%,生产了国内50%以上的猪肉。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又缺少有话语权的玩家,市场的脆弱性不言而喻。

而如此畸形的市场结构,离不开商业模式的陈旧。

中国的专业化养殖在年后才逐渐兴起,最终形成了养猪的两个流派:一是温氏、新希望的“公司+农户”模式,公司将猪仔交给农户养殖,并提供技术和饲料,然后再由公司负责销售;一是牧原的自育自繁自养模式,将配种、疫苗、饲料、销售的所有环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两种流派都是市场淘汰后的结果,但模式创新的停滞也是既定的事实,现有的模式下已经滋生了一连串的问题:

比如对种猪进口的高度依赖;原因在于国内的养猪企业普遍追求经济效益,丹麦的长白猪、美国的杜洛克猪之所以能够统治市场,正是因为不到6个月就能出栏。而国内的土猪由于生长周期长、“料肉比”高、脂肪含量普遍较高,渐渐被排除在“猪芯片”的序列外,少有企业进行本土黑猪的培育。

但网易味央等已经证实了中国土猪的价值所在,比起快速生长的进口白猪,黑猪的肉质好、抗病性能好、营养价值高,并不缺少挖掘价值。特别是从网易味央黑猪肉的定价和忠实的中产用户群规模来看,当消费者开始追求品质消费的时候,本土黑猪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大,培育中国本土的“猪芯片”不再是一项“亏本生意”。

再比如养猪一直在“低端产业”里重复;典型的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地方划出了针对生猪的“禁养区”,甚至是一刀切的“无畜区”。原因无外乎养猪对经济的贡献不敌制造业和服务业,何况又属于高污染性产业,想要建一座养猪场可谓困难重重。倘若不摘掉“低端产业”的帽子,养猪行业难改当下的局面。

互联网吹来了数字化的东风,能否打破养猪行业的藩篱?并不缺少诱人的想象空间。人工智能和IoT技术的数据追溯,或许可以优化生猪的养殖模式;互联网的运作模式和生鲜冷链等基础设施的升级,或许可以降低生猪销售的供应链成本……至少网易味央不再是科技养猪的独行僧,阿里、京东等也开始以技术流的身份介入生猪养殖的环节。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放的网易味央及其背后的互联网势力,不无为中国养猪业带来新故事的可能:以自主培养的中国土猪为切入点,瞄准越来越大的新中产阶级,通过“模式输出+外部合作”的方式加快规模化扩张的节奏,进而凭借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韧性对抗猪周期,逐渐沉淀出中国养猪业的第三个流派。

诸如网易味央的模式将对中国养猪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还没人能够给出确切的答案。但可以笃定的是,中国养猪业的自救之路迫切需要“鲶鱼”的出现,新势力的进入终究会引发市场的鲶鱼效应。

04写在最后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年全球猪肉消耗量约为1.亿吨,仅中国市场就消耗了.6万吨,占比接近50%。同时在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非常讲究食材的新鲜感,导致进口的冷冻猪肉占比一直未能超过3%。

种种信号证明,养猪在中国是一个既固定又巨大的万亿市场。

当新基建开始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新风向标时,传统而脆弱的养猪业是时候进行一场现代化手术,给新技术更大的落地应用空间,给新模式更多的探索试错机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最终走出养猪的低端产业“围城”,当是养猪行业毋庸置疑的大趋势。

再稍微延伸一些的话,中国不少地方的猪种已经濒危灭绝,诸如非洲猪瘟的影响可能只是表面原因,终归还是经济效益导致的冲突,解题的关键还在于挖掘中国土猪的品质优势和市场空间。

只有一个“网易味央”可能还远远不够,中国的养猪行业还需要更多的变革者走进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猪芯片争议背后,养猪业亟待鲶鱼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