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手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术中知晓手术中途醒来,太痛麻醉呢
TUhjnbcbe - 2024/5/1 16:32:00
白癜风如何控制不发展 https://news.39.net/bjzkhbzy/171018/5769594.html

接收人:小特工老探员

主题:手术麻醉、术中知晓

风力十足的早晨,发生了悲催的一幕:关窗时,哐当一下,我的手被窗户挤红了。犹如被手术刀划过,疼得我龇牙咧嘴,疼痛让人疯狂。为了止疼,医生们没少做贡献。

而止疼的最初目的是让医生能安全地为病人完成手术。在麻醉药诞生前,病人做手术需要承担的痛苦不可想象。在一代代医务工作者的努力下,麻醉技术把手术病人从疼痛中拯救了出来。

嗯,工作使我遗忘疼痛,今天的科普主题已经呼之欲出,就是——手术麻醉。

没有麻醉之前,不光病人受罪,中世纪的外科医生还是个“斜杠青年”:发型师/医生。

他们搞兼职,主业是理发,做手术只是副业。

后来医生们有意识地探索减轻手术痛感的方法:

15世纪60年代,医生捆绑患者身体减缓血液流动,以此减轻疼痛。

15世纪90年代,冷冻止痛,或者放血让病人丧失意识,再进行手术。可是放血这项操作讲究技术,把持不好就尴尬了,一个不小心就放血过多致人死亡。

说来还是中国古人靠谱点。

东汉的华佗发明了“麻沸散”,手术前让患者用酒送服麻沸散进行麻醉。

唐代的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中,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都介绍了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

清代的赵学敏在《串雅内编》介绍了由草乌、川乌、天南星、蟾酥、番木鳖等组成的手术用麻醉药方。

除了这些药物外,针灸也是古人止痛的方法之一。

医学没有就此停止寻找止痛方法的脚步:

年,英国化学家制成了氧化亚氮(笑气);年,牙医将笑气用于拔牙手术;因笑气使用不当引起窒息死亡的事故在当时发生了不少。

就这样,在不断探(si)索(wang)中,麻醉史发展到年,医院公开实施乙醚麻醉并取得成功,这一消息轰动了全世界。

自此,外科医学进入文明有尊严的无痛时代。

它还被后世应用到电影情节里,夸大成是用一块布捂在嘴巴上,几秒就能把人放倒的神器。乙醚让医生不用在撕心裂肺的嚎叫中匆忙手术,也减少了病人因难忍剧烈的疼痛而休克,但它的使用存在着许多风险,因为乙醚具有高挥发性,还易燃易炸。

手术期间,乙醚充满整个手术室,有把医生熏晕的可能性;万一再碰到明火、电流,手术室里的人都会被送往千里之外。

万幸的是,随着科技发展,麻醉手段日新月异:局麻、椎管内麻醉、基础麻醉、全麻、复合麻醉……

虽然麻醉已经发展到如今这样的水平,但还是会发生一些医疗事故,如肌松药带来的极少概率事件——“术中知晓”。

术中知晓会对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创伤,但阿尔法翻阅了很多麻醉权威书籍,发现对这个问题的阐述和相关研究非常稀少,除专业人士外,知道的人寥寥无几。

术中知晓,是指在全麻过程中发生意识的恢复,可听见周边环境的声音,同时伴有对疼痛的感知,但是无法控制肢体的任何运动,如说话、睁眼、动弹等,术后往往产生极大的心灵创伤。

BBC报道过一个案例:医生刚用刀划开病人腹部,病人就醒了。

加拿大的多娜,在全麻手术时突然清醒,以为手术即将结束,可在听到“请递给我手术刀”时,意识到手术刚刚开始。

接下来,她感觉到医生用刀刃在腹部划开第一个切口,极其疼痛。然而她只是意识清醒,不能动,不能叫,不能睁眼,也不能流泪。更可怕的是,医护人员不知道她苏醒,手术仍旧进行。

手术结束前,神经肌肉阻滞剂开始失效,她尝试活动舌头,释放信号。医务人员误认为她完全苏醒,过早撤走气管插管,此时她还不能独立呼吸。

那一刻,她认为自己要死了。

在手术过程中经历的巨大痛苦、恐惧和无助,导致她术后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无力工作,只能待在家里,备受折磨。

手术过程中麻醉药物忽然失效的事件,不止国外有,国内也出现过。

《山东麻醉》曾报道:一名中国医学院的学生,经历了术中知晓。

手术中,病人拼尽全力挪动四肢,以引起注意。麻醉师误认为肌松药不足,再次注射肌松药,让病人失去沟通的能力和机会。手术过程中,病人痛苦难言,惊恐万分,但她根本无法求救。

术中知晓经历给她造成了巨大伤害,经常失眠,深陷痛苦无法自拔。

阿尔法写到这里,都不忍心再多举一些案例了,只想引出一个重要的问题——术中知晓能不能避免?

想知道它如何避免,就必须得知道它为什么发生:

原因1:麻醉过浅,静脉麻醉或吸入麻醉药剂量不足;

原因2:麻醉药物的耐受量过大,尤其经常喝酒、吸毒、长期应用苯丙胺等中枢兴奋药的病人均可能出现麻醉抵抗,但多数麻醉抵抗和遗传因素有关;

原因3:手术类型,如创伤外科手术、心脏手术和全麻剖宫产手术中发生术中知晓风险稍高;

原因4:仪器、设备等方面有问题,仪器故障或使用不当,或输注泵连接不好,导致麻醉药输入不足。

目前,术中知晓的预防包括术前、术中相关措施。

术前,医生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精准的麻醉方案,并采取心理干预等方法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在浅麻醉前,可以应用遗忘作用强的药物,如苯二氮卓类药物等。

术中,需要严格监测麻醉深度,保持应用充分的镇静、镇痛、肌松药物,使患者达到一定的麻醉深度,最大程度避免术中知晓。

至于手术中的预防,还可使用一种叫“独立前臂袖带”的方法,能短时间保留前臂的活动能力。万一麻醉药失效,病人可微微活动前臂,示意医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虽然术中知晓是一种绝望的体验,但是对于麻醉手术不应该存在抵触心理,“麻醉影响智力”“麻药会成瘾”“无痛分娩会让孩子变傻”这些说法没有科学依据,麻醉的安全性还是非常高的。

辟谣时间到,阿尔法认为有必要减轻大家对全麻的恐慌:

1.针对麻醉伤脑的说法,真相是:目前证据不足以证明麻醉影响患者记忆力和智力。

暂时阻断神经传导功能的局麻药,是不会损伤大脑的;对于抑制中枢神经的全身麻醉药,对大脑是否有损伤,医学界的普遍共识是:一次性的、适量的全身麻醉,对大脑的影响微乎其微。

有种麻醉并发症,叫做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有时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全由麻醉所致。

2.针对麻药会成瘾的说法,真相是:手术时使用的麻药剂量不会让人成瘾。

长期大量使用麻醉药物确实会上瘾,但一次手术的剂量,根本不会让人对麻药产生依赖。

3.针对无痛分娩会让孩子变傻的说法,真相是:无痛分娩不会损伤孩子智力。

无痛分娩的麻醉药物,不是注入静脉,而是直接注射到椎管。药物先被吸收到母体,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但药量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一针无痛下去,傻了孩子的情况,不会出现。

无痛分娩反而能减轻孕妇的疼痛感,非常有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可以减轻疲倦,让产妇在最需要休息的第一产程得到休息,从而当宫口全开时,因为体力得到积攒而更有力量;无痛分娩能减少胎宝宝缺氧的危险;无痛分娩不影响分娩后的母乳喂养。

没有麻醉技术,外科手术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人疼起来是没有尊严的。在以前,手术是一种酷刑,在麻醉发明之后,科学战胜了疼痛。

除了阿尔法上面说过的那些古老的麻醉方法,还有更加野蛮的做法:为了做手术,医生用绞勒的方法使病人暂时窒息;还有用木棍猛击病人头顶,使病人失去知觉……

麻醉技术的发明,对促进人类的健康发展、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说,麻醉揭开了现代医学的新篇章,赋予了人类尊严!

用实力让情怀落地。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我在平庸面前低了头,请向我开炮。

本文版权归百科名医网所有,获取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

图片:原创绘制+已购买授权。

字体:已购买授权。

视频:百科名医网出品。

阿尔法参考情报:

1.李乐之,路潜.外科护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蒲公英医学百科

3.百科名医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术中知晓手术中途醒来,太痛麻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