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手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华夏源先锋5年,20年,甚至上百年,细胞
TUhjnbcbe - 2023/5/24 21:40:00

无论民间还是科学界,谈及存储细胞,都形容是在保存“生命种子”,是对未来的未雨绸缪。然而这份“希望”是否也有保质期呢?待到5年,10年,甚至百年之后,这些存储起来的细胞还有用吗?

答案是肯定的,在-℃液氮加持下,细胞的保质期理论上有百年之久。

那么液氮究竟是如何做到的?细胞内部到底经历了哪些神奇变化?这篇文章将带你深度探讨。

古往今来,尽管人们都难逃死亡一吻,但对“长生”的追求却依旧狂热。

7年,癌症晚期的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贝德福首次尝试“穿越时空”,他将自己的身体冻存在深低温仓中,期望50年后成熟的永生科技能将他唤醒、续命。

△世界上第一例人体冷冻手术

如今计划已经逾期5年了,詹姆斯能否成功苏醒,似乎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解答。但冻存生命并不是幻想,至少在细胞层面,科学家们已然实现。

据悉,最长的精子冻存时间已经迈过50个年头[1],这不是说细胞保存的上限是50年,事实上,照这些精子在年还活性依旧的样子,再保存个几十年似乎也并非难事。

△悉尼大学动物繁殖专家SimondeGraaf团队复苏冻存50年精子

而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要谈到塑造深低温环境的关键物质--“液氮”。

01

-℃液氮

为生命活动按下暂停键

19世纪的科学界曾陷入一场疯狂的低温竞赛。

无数科学家执着于挑战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绝对零度”(-℃)。

法国科学家路易斯·保罗·卡耶泰(LouisPaulCailletet)亦是其中一员,而经过多年钻研,他终于将比赛的进度条拉到了-℃,液滴状的液氮从此诞生。

△路易斯通过焦耳-汤姆森效应分别制得了液氮(-℃)与液氧(-℃)

与此同时,科学界对冻存的概念却还不明晰,直到20世纪前后,科学家才意识到生物成分在低温中存储的益处。而随着冻存技术不断升级,超低温-℃的液氮也开始参与存储。两相结合,尤为合拍。

首先,自温度降至-℃开始,细胞内部便不会发生热依赖性代谢过程了,当温度来到-℃,此时细胞内能极小,分子运动趋近于停止[2],就像细胞内的时间被按下了“暂停键”,生命活动也被冻结。

所以,排除其他外部因素,在-℃的环境里,细胞是可以实现“永生”的。

△在-℃液氮环境中,连微生物也无法生存

其次,氮气具备优秀冷却剂的特质,它无色无味,性质非常不活泼,基本不会对被冻存物体的化学性质产生影响。

最后,液氮的制成更方便安全。尽管液氦(-℃)温度更低,但氮气作为大气中含量(78%)最高的气体,其制成液氮后可以更广泛地用于实验与冻存中,这一点是稀有气体制成的液氦无法比拟的。更何况,-℃的低温对于大多数实验来说,本就绰绰有余。

所以综合来看,液氮是一种优异的冷却剂,在它的“庇护”下,细胞是有可能实现永久生存的。

说到这,可能有人还会有新的疑惑:市面上存在着一种“液氮疗法”,在这种治疗手段中,液氮是作为消灭体表肿瘤的“杀手”而存在的,这是否与前面的保护作用自相矛盾了?

这个问题其实忽略了液氮冻存的背后英雄-冷冻保护剂。要知道,在细胞冻存中,并不是只有液氮在单兵作战。

02

冷冻保护剂+梯度降温

为细胞存储保驾护航

低温之于细胞,可能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将其长期冻存,但想让细胞安然横跨度的温差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要是冻存速度过快,比如直接将细胞丢进-℃的液氮里,温度的巨变足以在分秒内将细胞杀死,原因在于:陷入低温环境时,细胞内外的水分会迅速结冰,所形成的冰晶又会刺破细胞膜,造成不可逆转的“冰晶损伤”--这也是“液氮疗法”的主要原理。

△迅速降温会导致细胞内产生冰晶,刺破细胞膜及细胞器

如果冻存速度过慢,细胞外部的水又会结冰,使得未结冰的溶液中电解质浓度升高,导致细胞脱水或者电解质失衡,继而造成“溶液损伤”。

所以为求一个“刚刚好”,研究人员在液氮存储时,都会使用“冷冻保护剂”及“梯度降温法”。

先说冷冻保护剂,顾名思义,它能保护细胞抵抗低温损害。

含硫有机化合物“二甲基亚砜”(DMSO)便是其中一种。作为备受青睐的保护剂,它一方面能稳定细胞蛋白并置换细胞内液,以平衡细胞内外的电解质浓度,一方面还能与水分子形成高能氢键,降低冰点,减少细胞内部冰晶的形成[2]。在冻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损伤,似乎都能被它一一化解。

当然,并不是说添入冷冻保护剂,便可以一劳永逸,冻存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依然至关重要。

实验室里一般都会采取梯度降温法,如按照4℃,-20℃-80℃,-℃(液氮)的顺序逐级给细胞降温,让细胞有足够的时间(部分实验会让细胞在-80℃维持1-2天再继续降温),去适应温度,减少冻存过程对细胞造成的损伤。

△干细胞冷冻保存流程示意图

同时为了规避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实验中还会配备精准降温的程序降温仪,让细胞环境能够以稳定的1℃/min(或其他速率,具体根据细胞种类而定)的幅度变化,对细胞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所以,在冷冻保护剂与梯度降温的保驾护航之下,细胞的存活得以长久实现,那么冻存复苏后的活性又如何呢?

03

长期冻存细胞的案例

我们来看看一些长时间细胞冻存的案例。

年,一枚27年前冷冻的胚胎被”唤醒“了,她被成功植入蒂娜·吉布森的子宫,并于当年12月顺利出生,这位特殊的宝宝打破了当前已诞生的胚胎冷冻时间的最长纪录(原为24年)[3]。

△虽然莫莉·吉布森只有一个多月大,但她其实能在过去27年里的任何时候出生

,国际期刊《JournalofImmunotherapy》文章[4]比较了短期冻存(<1年)及长期冻存(1-10年)下NK细胞的功能差异,结果发现冻存时间长短并不会影响NK细胞的扩增及抗肿瘤功能,它们在对抗乳腺癌细胞的表现上没有差异。

△长期冻存的NK细胞依旧能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干扰素-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显示出有效的抗肿瘤功能

年,湖南女孩晓颖(化名)接受了一份“沉睡”了15年的脐带造血干细胞的移植[5],据官方数据显示,虽然已过15年,但这份干细胞的生命力依旧旺盛,移植前复苏活性检测高达94.2%。

而以“冷冻生物学”为主方向的期刊《Cryobiology》于年刊登一则名为”Effectivenessofhumanmesenchymalstemcellsderivedfrombonemarrowcryopreservedfor23-25years“的文章[6],其中提到低温保存长达25年的骨髓干细胞仍然能作为实验中MSC的来源,它们在体外表现出良好的功能性和分化能力。

△实验证实:对存活细胞进行适当的解冻和培养后,可以获得有预期生物学特性的间充质干细胞

以上所有案例说明,只要保护到位,复苏得当,即使经历了漫长的冻存,细胞也依旧能保持足够的活性。

-℃的深低温存储,防“冻伤”的冷冻保护剂,精确到1度的逐级降温以及实验操作中的其他努力,这些让细胞能够保持活性地冻存5年、20年、甚至上百年,待到需要时再次提取,真正能做到让细胞“跨越时空”,为人们带去生的希望。

Writeinthelast

写在最后

不可能的“绝对零度”竞赛,却一定程度上提早了液氮的制成。很多大胆的想法都是如此,从异想天开开始,所引申出的结果却让科学越发灿烂、迷人。

如今人们又在长生之路上剑走偏锋,成功与否尚不得而知,但未来是可以期待的,毕竟谁又能说,人类迈向永生的第一步,不会是微观层面上的细胞冻存呢?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1]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夏源先锋5年,20年,甚至上百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