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水人”业绩高增长,科研服务企业进口替代加速
信达证券研报覆盖了医药产业链上游一科研服务。
1)科研服务企业处于研发最上游.
科研服务企业处于医药研发最上游,为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提供所需的实验设备、耗材、科研试剂等产品。年全国研发总支出高达2.4万亿元,最近5年保持1%左右的复合增速。
科研服务行业涉及仪器设备、试剂耗材、测序服务等产品,客户、产品、订单分散,为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担任卖水人角色。我国科研服务产业的市场总规模超千亿元,保持15--20%复合增速。
2)进口替代增速高
赛默飞、丹纳赫等全球巨头占据科研服务市场领先地位,大部分细分赛道的外资市占率均超过80%。
*策支持国产企业研发创新,国内企业注重研发能力使得产品质量逐步接近进口水平,国内企业成本优势显著,综合服务能力强,配送时效性更高,逐步抢占进口产品市场份额。
-年期间科研服务上市公司的收入增速平均值均超过40%,业绩持续高成长。
)自主研发+外延并购打造国际龙头
参照全球科研服务巨头的发展路径,自研与并购双翼齐飞。
在研发方面,持续保持高强度投入,紧跟科研热点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产品,改进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在并购方面,细分赛道和产品数量众多,如科研试剂超过10万种,重组蛋白数千种,外延并购能够迅速扩充品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管理方面,多客户、多产品、多品规的特点,对精细化运营管理能力要求高。国内科研服务企业仅聚焦少数细分领域,未来随着企业发展壮大,有望通过并购丰富产品线,发展成行业巨头。
从“减重需求”升级至“局部精雕’新型溶脂设备需求爆发
招商证券研报覆盖了医美领域中的瘦身设备细分,认为潜在消费基数庞大。
医美瘦身减重领域受众群体不仅局限超重或肥胖群体,消费者从原有的“减重需求”升级至“局部精雕”,潜在消费者基数庞大。
1)手术类吸脂仍是主流
手术类吸脂:通常效果明显,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
传统负压吸脂更加依赖医生的操作技术,易造成手术部位凹凸不平已逐步淘汰,目前水动力吸脂技术是大多数求美者的选择。
随着吸脂领域技术迭代,继而出现了包括激光和超声波技术,可在移除脂肪前利用能量溶解脂肪。
整体而言,手术类吸脂技术效果明显但存在恢复时间长、创伤较大的痛点,通常肿胀和淤青完全恢复需要1~6个月。
2)非手术类溶脂快速兴起,国内企业通过收购方式布局
非手术类溶脂:提升舒适性、安全性,冷冻溶脂细分市场快速扩容。
非手术类溶脂技术在体外利用非侵入式的医美手段达到塑形减脂的效果,解决了手术类吸脂恢复期长的痛点。
非手术类溶脂技术流派较多,包含冷冻、射频、超声溶脂等主流细分技术,其中冷冻溶脂因效果好(疗程腹部脂肪厚度平均减少20~27%)、见效快
(2~个月),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根据美团数据,过去三年冷冻减脂/射频减脂/超声减脂订单量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18%/%/%,冷冻溶脂增速远高于其他项目。
华东医药收购海外医美设备公司,布局冷冻溶脂细分市场。年4月西班牙能量源医美器械公司HighTech成为华东医药的海外全资子公司。HighTech公司聚焦非侵入性能量源设备,自主研发的CooltechDefine冷冻溶脂产品已于今年2月完成欧盟认证,中国市场注册工作正在积极准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