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山东省烟台冷链食品中一批外包装核酸检测呈阳性的巴西进口冻猪肉流入了威海、安丘等市,当地的疫情防控中心紧急通告相关的市民进行核酸检测,一时间,人心惶惶。
自今年7月以来,媒体报导的“阳性三文鱼”让全国的日料店受到“当头棒喝”,“不吃生海鲜”的观念在大众传播中开始强化,后来各种“阳性冷冻肉”和其他“阳性海鲜”的频频检出,更让大众对进口食品产生了一定的恐慌的心理。
从武汉、北京、大连,再到深圳、烟台,这些港口城市的进口冷链检测出新冠病*的事件频频发生,对于经常接触和处理各种冷冻食材的后厨一线人员来说,工作环境的危险系数是不是非常大呢?我们该怎么办?
#01新冠病*在冷冻条件下能稳定存活,有研究证明吗?
早前,生物学预印本网站(bioRxiv)发表过一项研究:来自新加坡和爱尔兰的研究人员在新加坡超市中选取了个鲑鱼、猪肉、鸡肉样本,并接种了大剂量的新冠病*,然后将其在4℃、-20℃、-80℃的温度下分别储存。在1至21天不同的时间点取样品解冻后,研究人员确定,这三种保存条件下,病*数量在3周内保持不变。
研究证明了冷冻条件下新冠病*可以正常存活至少3周,因此,冷冻肉跟新冠病*共存的事件并非危言耸听,餐饮人无论是采购还是厨师,都应该保持警惕。#02进口冷链食品有危险,为什么我们不放弃进口?
首先,为了保证食材价格的稳定,是需要进口一定数量的冷链食品对国内食材进行补充的,像此前因为供需紧张导致猪肉价格飞涨的情况,大众更不愿意看到;
再者,进口冷链食品与国内生产的食品具有差异性,许多产品是“你有我没有”的,在市场上是无法找到很好的替代品的;
最后,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说,当今各国经贸的联系非常紧密,贸然地打断国际供应链,对于各经贸国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所以,我们国家不会因噎废食,简单地做出放弃进口冷链食品的决定。
#03新后厨工作人员碰到“阳性冷冻肉”的风险有多大?
我国《肉类加工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中明确要求,进口畜禽肉类食品应当具备《核酸检测合格证明》方可入厂。因此,只要我们工作的餐厅的食材进货渠道是正规的,碰到“阳性冷冻肉”的几率还是非常小的,即使碰到,可能还没到达厨师手上,就已经被强制召回,有接触的相关人员也会被要求进行核酸检测,确保无一疏漏。
根据最新消息,11月1日起,北京进口冷链食品已经可以扫码追溯。无论是食品生产、流通,还是市场、餐饮等经营进口冷藏冷冻畜禽水产品的环节,都要依照规定纳入“北京冷链”平台,开启全方位追溯。以北京为风向标,各地对于进口冷链食品的追溯,也将出台更多的管理办法,降低我们在餐厨环节接触到“阳性冷冻肉”的风险。
换一个角度想,新闻的频频报导,正是因为我们国家检测非常严格,才拦截下这么多的阳性冷冻肉,万一出现流入市场的情况也会迅速召回。倘若检测不严格,或者出现问题反应过慢,问题产品流入都无人知晓,让所有餐饮人都觉得“天下太平”,放松警惕,那才是真正危险的事情。#04坚持规范操作,做好防护人人有责
年初的时候,医学专家已经给我们科普了一些重要的常识:新冠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飞沫传播,而且更容易依附在光滑的表面,它在70摄氏度以上煮30分钟可以失去活性。
做为后厨工作者,为自己以及顾客的安全负责,我们应该充分了解新冠病*的特点,在日常的操作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无论是在人流密集的场所,还是在工作过程中,都要佩戴口罩和注意个人卫生,不要用脏手去揉眼睛,摸鼻子和嘴。
2
处理冷冻肉时最好戴上干净的厚手套,因为如果有新冠病*存在,大部分都是停留在冰冻用的冰上面或者外包装上。
3
在备餐过程中,餐具要确保消*过再使用,食物煮熟煮透也是基本的要求,加工完成后及时清洗厨具餐具,台面、容器等。
4
进行切割操作的时候,一定要生熟分开,避免熟食被可能含有病*的生食污染。放入冰箱冷藏的食物也要生熟分开。
5
后厨负责人对来路不明的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要做到不采购、不销售、不使用。
经过年初新冠疫情爆发的教训,我们各地疫情防控中心的反应速度可以说是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这帮助我们降低了许多风险,我们在保持警惕、规范操作的同时,也不必过度恐慌。
科学防控疫情,不放松也不恐慌是我们的应有的态度。
请将本文转发出去,让更多餐饮人了解到!
参考资料:
《16起进口冷链冻品检出新冠病*报告,为什么不暂停进口?》
央视新闻网
《今起,北京进口冷链食品可扫码追溯》潇湘晨报
-end-
以上为正文,小小厨整理。
部分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名厨之家APP是中国餐厨产业链服务平台,全国各地名厨在线交流,下载注册还有超大红包哦,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名厨之家APP。长按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