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手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以ROTEM凝血功能监测为指导,比较凝血 [复制链接]

1#

编译:Tony

各个创伤中心处置凝血障碍的方法向来有较大差异,尽管新鲜冰冻血浆(FFP)被普遍用于创伤性凝血病(TIC),也被指南所推荐,实际上至今并没有非常可信的证据证实其有效性。Khan的一项研究即提示在大部分案例中FFP无法纠正TIC。FFP无法有效率地补充纤维蛋白原(实际上FFP中纤维蛋白原浓度通常并不明显比患者血浆中浓度高),而由于消耗和纤溶亢进的作用,TIC中纤维蛋白原是早期最显著减少的凝血因子,维持纤维蛋白原水平已被证实可显著改善TIC预后。此外,目前文献也提倡减少同种异体血制品的使用量。但FFP仍被广泛用于TIC治疗,一方面是惯性使然及医疗成本考虑,另一方面,纤维蛋白原、13因子等制剂在很多国家尚不被许可用于创伤出血治疗。

PetraInnerhofer等所进行的一项临床研究即对应用新鲜冷冻血浆(FFP)或凝血因子制剂(CFC,主要包括纤维蛋白原制剂、凝血酶原复合物、13因子制剂等)作为一线治疗,在逆转创伤性凝血病效果、输血需求量以及进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比例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具体方案中,两组均会根据患者临床状况及ROTEM检测结果应用二线凝血及血液制剂。全文发表在近期的LancetHaematology上。

研究选取18-80岁创伤入院、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大于15、有出血征象的患者,TIC由旋转血栓粘弹性测量仪(ROTEM)发现纤维蛋白聚合异常或凝血时间延长所确认。患者遭受无法挽救的创伤、进行过现场心肺复苏,孤立性脑损伤,烧伤,雪崩伤或接受除氨甲环酸以外的院前凝血药物者被排除。使用计算机生成随机对照表,根据脑损伤和ISS分层,随机分配患者进入FFP(15mL/kg体重)或CFC(主要是纤维蛋白原制剂[50mg/kg体重])治疗组。随机分组后立即开始出血管理,并持续至入院后24小时。主要临床终点是有意向治疗患者(排除放弃治疗患者)中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凝血病的逆转和大量输血需求是重要的二级临床终点,可决定是否继续或终止该项临床试验。

年3月3日至年2月20日,名患者中最终纳入名研究对象,被随机分配到FFP(n=48)和CFC(n=52)组。6名患者(FFP组4名,CFC组2名)由于忽视了排除标准或处置方案偏差而排除。FFP组44例,CFC组50例,进入最终中期分析。该研究因为必要性和安全性原因而较早终止,具体原因是FFP组中需要抢救治疗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CFC组(FFP组23例[52%],CFC组2例[4%]),优势比[OR]25·34[95%CI5·47-·03],p0·);FFP组需要大量输血的病例也更多(FFP组13例[30%]vsCFC组6例[12%]),P=0·)。两组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比例无显著差异(FFP组29例[66%]vsCFC组25例[50%]),P=0·15)。

研究结果强调了早期和有效的纤维蛋白原补充对多发性创伤中严重凝血障碍的重要性,尽管研究中止较早,由粘弹性试验(ROTEM)指导的基于CFC的治疗方案,表现出优于FFP治疗方案的结果。在纠正凝血障碍方面,接受CFC方案的患者仅4%失败,而FFP方案则高达52%失败。持续地低纤维蛋白原聚合能力会导致血块强度减弱,出血延迟,输血需求增加,并最终增加多器官功能衰竭风险。CFC组应用以纤维蛋白原为主的凝血因子制剂作为一线疗法,比FFP组更有效率,也减少了患者配血的等待时间,是其重要优势,文章中一些主要的图表如下:

图3CFC组与FFP组逆转TIC例数的比较

表3CFC组与FFP组应用凝血、血液制剂比较

表4ICU中0、24、48小时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