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手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扶持生产渔船安装冷 [复制链接]

1#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海洋渔业捕捞能力和强度的不断增长,大大超过了近海渔业资源再生能力,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出现明显的衰竭现象。进入21世纪,由于近海渔业资源结构的变迁,海洋捕捞作业的模式也产生了变化;生产渔场由沿岸、近海转向海里以外的远海;作业方式由原先的当日、次日回港转向连续海上作业15-45天,这种转变也为渔获物的保质保鲜提出了新要求。鱼离开水就成为商品,如30分钟内未采取冷冻保鲜措施,鱼肉蛋白就易产生蛋白变性及腐败变质,这就给渔获水产品冷冻保鲜技术提出了新课题。

因此,我们建议加大对海上第一线生产渔船冷冻冷藏设备和卫生设施改造的支持力度,引导渔船安装自带制冷机组装备与保鲜技术系统,扶持海上冷藏运输加工船,努力提高海上第一线渔获物冷冻保鲜水平,使渔获物的海上第一线保鲜冷冻率提高至95%以上,从源头上做好食品质量安全工作。

一、渔船安装冷冻冷链设备的重要性

1、减少产品损耗,高效利用资源

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保障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各级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措施,在宏观角度对我国渔业经济区捕捞产能和产量进行了科学调控,海洋捕捞产量从年的.5万吨到年的.8万吨,保持着稳中略降的态势。在总量缺乏增长空间的前提下,通过完善渔获物的保鲜冷冻环节,减少产品损耗,提高产品利用率是保障全国人民海洋食物供给的重要手段。

由于渔场向远海迁移,渔船作业周期从一两天延长到15-45天,上世纪90年代普遍采用的冰块保鲜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渔业的需求。调研发现90年代的渔获物中商品率可达90%以上,而现在的渔获物只有40%可进入流通市场,30%幼鱼或杂鱼成为鱼糜原料,另有约30%由于变质只能作为鱼粉和饲料使用。渔获物变质的主要原因就是一线生产船和运输船的保鲜技术落后导致鱼体蛋白质变性过速,渔船安装冷冻设备可以从源头解决这个问题。以鲐鱼为例,鲐鱼属于青皮红肉鱼,鱼体变质时细菌容易大量繁殖造成组胺超标引发食用者食物中*;过去由于冷藏能力的缺乏,捕获的鲐鱼只有约15%可用于罐头加工,而如今浙江台州企业采用安装有冷冻设备的海上加工运输船,捕获的鲐鱼几乎%符合加工出口标准,并解决了出口罐头易组胺超标的弊端。

2、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优质供给

从源头生产渔船开始采用冰温保鲜技术具有四大优点:

一、冰温状态下鱼肉主要成分肌原纤维蛋白不会发生变性;

二、冰温保鲜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及各种酶的活性,更具有安全性;

三、冰温生产贮藏水产品鲜度较佳,鱼肉口感和风味有所改善;

四、冰温保鲜贮藏能有效延长渔获物的保质期。

年浙江舟山普陀区,浙江兴业集团、东极岛渔民合作社与东极岛渔民三方合作投入安装了艘拖虾渔船的冷冻冷链设施,一年试运行效果显著。其产品经检测各项指标达到可生食标准,在舟山和上海市场上供不应求。实践证明从源头抓质量,减少无效供给,扩大优质供给,是推动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措施。

3、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渔民增收

在源头质量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以前的次品、废品、下脚料可以成为今后的宝贵资源。浙江华盛开发的海上冷冻加工船,对因极易变质被称为“离水烂”的丁香鱼资源进行开发,27分钟内完成清洗-蒸煮-烘干-包装-入库等十几道工序,把以前只能作为鱼粉、饲料原料,价格仅为0.4元/公斤的废料转变成价值30元/公斤的高品质食品;兴业集团与东极岛渔民合作的船冻东海红虾在市场上卖到50元/公斤,价格翻了三番还是供不应求;台州船冻鲐鱼相比传统捕捞船产品的收购价提高了一倍以上,产品合格率更是提高了六倍。多项实践证明,推进渔船安装冷冻冷链设备,从源头狠抓质量,可以有效地促进渔民增收,吸引更多的年轻劳动力投入渔业生产。

4、确保食品安全,完善追溯体系

传统的冰块保鲜手段由于无法满足产品保质的需求,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渔民不得不使用保鲜剂等手段来防止渔获物蛋白质变性过快,由此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年曝光的海捕虾二氧化硫超标事件,就是因为渔民使用“虾粉”(焦亚硫酸钠)方式不当引发的。如生产和运输渔船采取冰温保鲜或冷冻保鲜技术,渔民就完全没有必要额外使用药物,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类安全隐患。

此外,由于生产渔船作业周期长,目前普遍采用运输船驳运渔获物回港的方式,由于冰块保鲜手段作用时间短,为节省时间和空间运输船老大往往简化程序并违规堆放,给质量追溯和票证核对带来困难。若从源头开始实施冷冻冷链体系,在生产渔船上完成冷冻打包工序,则能形成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为生产安全、质量管理、税务管理等等工作减轻负担。

二、渔船安装冷冻冷链设备面临的主要问题

1、研究滞后,没有统一标准

生产渔船安装冷冻冷链设备涉及到船体、电机电路和其他设施的方方面面,需要一套完整的技术标准。特别是冷冻冷链设备方面。目前我国制冷系统有三种:氨(R)制冷系统,氟利昂制冷系统、二氧化碳与氨或氟利昂复叠式制冷系统。以上三种制冷剂系统相比较,二氧化碳不适应单一制冷系统独立运行,必须用复叠制冷方式来实现制冷循环;氟利昂的应用受到《蒙特利尔议定书》的限制,近几年将不再新增并逐步减少应用;相比之下氨作为绿色天然环保制冷剂,从造价、运行成本、维修成本等方面优于其它二个系统。但由于近几年氨制冷系统事故频发,各地基层部门对新建氨制冷系统的限制过于严厉,近乎于完全禁止。虽有些地方部门编制了涉氨渔船改造指导意见,但其要求过于苛刻,成本过高,而且某些方面不符合渔船自身环境特点,如逃生门的设置要求与渔船船舱的隔水安全要求相违背,导致无法通过船检部门的审查等。因此给这项技术的推广造成了客观困难。

2、投入不足,发展速度过慢

近几年渔业实体经济普遍困难,大部分企业、合作社和渔民都处于艰难维持状态,对于基础设施的改造投入普遍采取观望态度。在此前提下要企业投入几百万改造配套设施,渔民投入几十万改造渔船非常困难。但是每年因质量问题浪费的资源总量巨大,减少浪费保护资源刻不容缓。而且国际上对于生产源头的质量卫生管理要求日趋严厉,今年三月欧盟规定所有进口水产品必须提供生产船的卫生许可资质,导致我国30多条集装箱的产品滞留西班牙维哥港受到退回或就地销毁的处理。因此生产渔船的改造已是刻不容缓,等待观望决不可取。

3、重视不够,缺乏引导手段

渔船的生产特点决定了船老大长年居于海上,对信息的获取和吸收相对较为困难,*府的*策导向和积极推广对他们是最有效的引导方式。但是目前基层执法部门普遍谈氨色变,对于渔船冷冻冷链设备改造通常采取不反对也不鼓励的态度,不利于冷冻冷链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推进渔船安装冷冻冷链设备的几点建议

在开展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快渔船安装冷冻冷链设备的步伐:

1、尽快制订切实可行的渔船改造标准

建议多部门联合实地调研,根据渔船环境和生产特点,结合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尽快制订出切实有效的渔船冷冻冷链改造实施标准。并大力开展培训活动,对渔船船老大、专业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和技术规范培训。以“先进设计理念、精心规范施工、严格科学管理”的要求,提高专业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整个冷库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生产渔船制冷系统的安全运行。

2、为推进渔船安装冷冻冷链设备提供资金扶持

建议对生产渔船安装冷冻冷链设备*府予以40~50%补助;海上第一线渔获物冷冻保鲜机械设备列入农机补贴范围;冷藏运输加工船参照捕捞渔船,享受柴油补贴*策。为降低物流环节的损失率,建议在各省主要水产加工集聚区建立批发和配送中心,配备冷链物流设备,以配送物流、口岸物流和电子商务物流为主要形式,初步形成辐射国内外的水产品网络营销和现代物流体系,实现水产品加工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的直接对接。

3、制订引导措施推动渔民主动改造

积极宣传推广生产渔船冷冻冷链设施改造;制定针对性优惠扶持*策;创建船冻产品的公共品牌和认证标志;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远海捕捞渔船的冷冻冷链设施纳入渔船年检范围;在年之前,争取将生产渔船冷冻冷链设施使用率提高到95%以上。

加入渔民交流群、水产群

了解出海天气、金融保险产品

关心渔业*策、发布鱼货供求

全在“海上鲜平台”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