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泌尿外科协会年会(AUA)于5月3-6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
AUA是全球泌尿外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学术组织之一,本届年会共有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名领域内医生和研究者参会。此次盛会重点讨论当前临床热点问题,包括膀胱癌、前列腺癌和肾癌的诊断和治疗,同时还包含丰富的基础研究内容。
我们将在这几天与大家分享一线最新的学科进展。
大会第一天的Podium部分内容聚焦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我们挑选了其中几个重要的研究介绍给大家。
?NMIBC是否应该行主动监测(AS)?
低危(LR)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约占新诊断膀胱癌的50%。大多数病人虽然复发,但很少进展为肌肉侵犯性膀胱癌(MIBC)。根据Sylvester等人的研究,pTa期的低级别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LG-NMIBC)的5年进展率约0.8%,即使在复发后,进展到MIBC的机会不超过6%。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被认为是NMIBC的标准治疗方案。
然而,许多LG-NMIBC老年患者存在多种全身疾病,因此导致出血、膀胱穿孔或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此外,老年患者麻醉并发症的风险也更高。而且反复的NMIBC治疗可能会导致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费用。Soloway等人首先提出“firstofall,donoharm”,主张避免过度治疗,建议将“主动监测(AS)”作为LR-NMIBC术后一个安全和有效的替代策略。AS的目的是减少NMIBC患者随访过程中行TURBT的次数,并且AS不会影响肿瘤进展时的干预治疗。关于低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否应该AS,此次大会很多专家学者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来自意大利的RodolfoHurle报道了一项关于LR-NMIBC术后行主动监测的前瞻性研究(BIASproject)。
该研究入组标准为:pTa(G1-G2)或pT1a(G2),肿瘤最大径≤1cm,肿瘤数目≤5个,无血尿,尿细胞学检查阴性。主动监测方案为:TURBT术后一年内每3个月行一次,随后半年一次的膀胱镜检查。主要观察终点为AS失败率。
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入组的例AS患者,61例(33.7%)监测失败、需要进行后续进一步治疗处理。对于61例AS失败患者:20例病理结果为良性,另外41例出现复发,但没有出现pT2期,因此在AS过程中没有出现需要行全膀胱切除的患者。因此研究者认为AS对于低危NMIBC是有效可行的。
来自西班牙的FernandoLozano教授报道的前瞻性研究同样认为:尽管低危NMIBC容易复发,但很少出现进展,因此可以对低危NMIBC进行AS。该研究的入组标准为:pTa期,复发肿瘤,无血尿,患者接受行膀胱镜检查主动监测;排除标准为:G3肿瘤,原位癌,放疗史。AS方案为:术后3个月,随后每6个月行一次膀胱镜检查,直至需要行TURBT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例患者进行了AS,平均年龄71.5岁,平均随访时间95.35个月,65例患者(71.4%)复发并行TURBT治疗(平均28个月)。TURBT的主要原因包括:泌尿科医生的判断(23%),肿瘤大小(13%),血尿(13%),病变数量增加(10%),患者要求停止AS(10%),细胞学阳性(10%)。16例患者(17.58%)在分级上进展,20.87%在T期进展(pTa-pT1a/b),仅有5例患者进展至pT1b(5.49%)。该研究也支持对低危NMIBC患者行AS。
ShaneL.Barney教授对比了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的两种AS方案(临床试验号NCT)。该研究主要目标为评估AS的可行性,次要目标为相比于高频主动监测(HF-AS),低频主动监测(LF-AS)是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否减少疼痛以及降低治疗费用。低危及中危NMIBC患者在TURBT术后随机入组了HF-AS组及LF-AS组。HF-AS组患者术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膀胱镜,LF-AS组患者在术后第3/12/24/36/48个月分别复查一次膀胱镜。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入组的35例患者(HF-AS组17例,LF-AS组18例),通过平均18.5个月(8.7~22.5个月)的随访,HF-AS组有6例进行了膀胱组织活检,其中4例出现复发;LF-AS组有3例进行了膀胱组织活检,其中2例出现复发(p=0.5)。随访期间没有患者出现肿瘤进展,LF-AS组与HF-AS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疼痛感受无明显差别,HF-AS组每位患者的自付医疗费用比LF-AS组平均多花70.96美元。鉴于患者倾向于更加频繁的膀胱镜随访检查,研究者得出初步结论认为没有必要行低频主动监测。
?除了主动监测的问题,关于NMIBC还有一些其他有意思的研究。
来自日本的学者报道了慢性肾脏疾病(CKD)与TURBT后肿瘤预后的关系。患有CKD的膀胱癌病人在膀胱内的无复发生存期、无肌层浸润生存时间及无转移生存期均弱于无CKD的膀胱癌患者,证实了CKD是影响TURBT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另一项研究阐明了雄激素抑制与膀胱癌之间的关系。年EU有文章已经报道了人群中非那雄胺的使用可以降低膀胱癌的发生率。本研究中研究者归纳了-年美国单中心名NMIBC患者,其中36名患者使用雄激素抑制治疗(包括5-ARI,GnRH激动剂及抗雄治疗)。
结果显示:雄激素抑制治疗与抗雄治疗药物联用可以增加NMIBC的无进展生存期及特定人群中无复发生存率。研究者也提到了和年JU有两篇相似的报道:日本人群中雄激素剥夺治疗与度他雄胺的使用可影响NMIBC的复发,而芬兰的研究显示5α还原酶抑制剂的使用可影响膀胱癌的特异性死亡率。
来自华盛顿大学的Sekar教授讲述了II型糖尿病的发病程度、二甲双胍的使用与NMIBC的BCG膀胱灌注间的关系。研究者使用Meta分析共纳入了名符合条件的膀胱癌患者,按糖尿病情况分为无糖尿病组、轻微糖尿病组及严重糖尿病组,并且糖尿病患者中有名使用了二甲双胍治疗。
结果显示:严重糖尿病组与无糖尿病组相比较,糖尿病明显提高了疾病进展的风险,并且对于严重的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服用1年后可以一定程度地对抗这种作用。本研究显示了糖尿病对于膀胱灌注病人的危险性,也初步证明了二甲双胍在该群体中的作用。
来自欧洲的多中心联合研究聚焦BCG膀胱灌注无效的患者使用术后热灌注化疗对于患者肿瘤情况的影响。来自14个欧洲多个机构的87名患者符合BCG治疗无效的标准,23名(26.4%)为原位癌,52名(59.8%)为乳头状癌,12名(13.8%)同时有原位癌和乳头状癌。在64名乳头状膀胱癌患者中,35名(54.7%)为Ta,29名(45.3%)为T1NMIBC。66名患者(75.9%)患有高风险疾病。中位随访15个月(IQR:8-29个月),其中44名患者发生疾病复发;12个月的无复发生存期为55%,24个月的无复发生存期为48%;24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为95%;在原位癌患者中,6个月完全缓解率为57%,只有1名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因此对于BCG无治疗反应的NMIBC患者,热灌注化疗也是一种选择。
此外,简述一些膀胱癌的研究成果,包括: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可以作为正在接受BCG灌注的NMIBC患者的预后因素;伴有无症状的尿路感染可以减少低级别膀胱乳头状癌患者的复发率;VEGF-D水平增高可以增强膀胱灌注与口服舒尼替尼联合治疗高危NMIBC的效能等。
——技术巅峰后的反思
今年,AUA大会主会场将肾癌专题作为开场内容,并设置了四个主题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汇报和讨论,这多少有些令人惊讶。肾癌治疗在微创技术层面的进展并不多,肾癌合并腔静脉癌栓的治疗在达芬奇平台下也已达到技术巅峰,当人们正在翘首以待下一个技术突破时,关于肾癌治疗的反思潮正悄然来袭,CARMENA研究就是典型的代表,他推动泌尿外科医生去思考,这个手术我是否应该做?
今年,AUA会议主会场的肾癌专题分为四个部分,虽然没有高精尖技术内容,但仍然引起了大家的热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