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心血管内科通过应用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技术(CBA),历时一个小时,帮助82岁的患者方阿婆成功摆脱了疾病困扰将其“躁动”的房颤心律转为正常窦性心律。
?图为熊斌主任及科室许有凡医生在手术中
方阿婆两年前因为“反复发作性胸闷、心悸”被诊断为“心房颤动”,7月28号因“发作性头晕、黑朦、耳鸣3月,再发4小时”就诊于医院,辅助检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1、窦性心律。2、阵发性心房纤颤伴长R-R间期。3、心室停搏(大于2.5秒1个)。3、偶发性房性早搏、时呈成对、时呈短阵房性心动过速。4、ST-T改变。发泡试验:阳性,右向左分流III级考虑卵圆孔未闭。
为彻底根治这一顽疾,在心内科熊斌主任的带领下,团队经过多次讨论,制定了缜密手术计划,决定为其行房颤消融领域的一项创新微创手术——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术。8月6号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冷冻消融术+卵圆孔封堵术”,患者手术顺利,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房颤的治疗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只能控制症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阵发性房颤的总体药物疗效欠佳,手术干预是目前常用方法。
研究表明,人体肺静脉“漏电”是房颤发生的基础,传统的射频消融术治疗是采取高频电流局部加热的方式逐点消融来隔离两侧肺静脉传导,但由于传统射频消融术技术复杂,术中要逐点放电消融,导致手术时间长、操作复杂,有时会造成复发率偏高。
而冷冻消融治疗房颤正好弥补了上述缺点,该术式通过液态制冷剂的吸热蒸发,带走组织热量,使目标消融部位温度降低,异常电生理的细胞组织遭到破坏,从而减除心律失常的风险,恢复窦性心律,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同时冷冻消融手术无传统手术时常见的疼痛感,因而有更好的患者耐受性等优势。具有痛苦小,易于耐受,手术时间更短等优点。
?冷冻球囊在肺静脉前庭内冷冻消融示意图
据熊斌主任介绍,心房颤动(也称房颤)是心内科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我国的房颤患者约万。房颤极大增加患者的血栓栓塞及脑卒中(中风)发生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房颤患者与没有房颤患者相比,中风风险增高5倍,是所有心血管疾病中(包括心衰、高血压、冠心病等)最容易导致中风的疾病。
熊主任补充到,“传统射频消融术需要近3个小时的手术时间,现在冷冻消融术时间只需要60分钟左右,能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全球冷冻消融治疗房颤60余万例,国内近3万例”。
据了解,这是医院心内科成功开展首台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为东莞及其周边的房颤患者带来更加安全的新疗法。医院心内科电生理团队常规开展各种快速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速、房早、房速、房扑、房颤、室早、室速)的消融术和各种器械植入术(包括单、双腔起搏器、CRT、ICD、CRT/D、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等心律失常介入技术。
冷冻消融系统介绍CBA适应证
阵发房颤:对于药物不敏感、反复发作且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国内外指南已将其列为导管消融治疗的I类推荐。
持续性房颤:目前,对于症状性、药物不敏感的持续性或长程持续性房颤,国内外指南的推荐为:持续性房颤Ⅱa,长程持续性房颤Ⅱb。但方法学的优化尚需深化研究。
高龄房颤患者:现有的研究显示,CBA用于老年房颤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且与射频消融相比,
高龄房颤患者:可能更适合CBA。因为CBA治疗,具有痛苦小,易于耐受,手术时间更短等优点。
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目前指南建议与不伴心衰患者的消融指征类似(Ⅱa)。与冷盐水灌注射频导管消融相比,CBA进入患者体内的盐水量少,手术时间短,对心衰患者可能更有利。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