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课父亲、树林和鸟
一.前言:
天空是白云洞家,大地是泥土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课文以“父亲、树林和鸟”为题,与众不容,富有新意。“父亲”是作者要写的人物,“树林和鸟”则是作者要描写的事物。作者把“父亲”与“树林和鸟”一起用作文章的题目,说明他们之间关系密切。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想通过父亲、树林和鸟,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学习目标
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重点,难点)
三.主要内容
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我”走过一片树林。在和父亲的谈话中,“我”感受到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之情。
四.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父亲和“我”的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和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思想。
五.想一想: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参考答案:
父亲对鸟的习性非常了解,很善于观察,他具有当一个优秀猎人的条件。如果他是猎人,树林中的鸟就会被轻而易举的猎杀,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父亲如此了解鸟,却不伤害鸟,而是那么喜爱鸟,所以“我”为父亲感到骄傲。(重点)
六.父亲是怎么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的?
父亲带“我”从树林边走过时,他朝着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又看到树叶在动,父亲根据长期观察和亲自体验所积累的经验来判断,此时“林子里有不少鸟”。
七.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父亲是一个知鸟爱鸟、热爱自然的人。
八.课后生字组词
朝(zhāo)朝阳朝夕朝气雾(wù)大雾烟雾浓雾
蒙(méng)启蒙承蒙迷蒙鼻(bí)鼻子鼻梁鼻祖
总(zǒng)总结总理总是抖(dǒu)抖动发抖精神抖擞
露(lù)露珠露天甘露湿(shī)湿气湿度湿润
吸(xī)呼吸吸气吸取猎(liè)猎手打猎猎物
翅(chì)翅膀展翅鸡翅膀(bǎng)肩膀臂膀左膀右臂
重(zhòng)重量重大重要
九.词语听写
雾蒙蒙总是抖动雾水呼吸猎人翅膀
沉重父亲童年茫然轻声生怕惊动
气息时刻朝向鼻子湿气
十.近义词
黎明--清晨兀立--直立惊愕--惊诧沉重--繁重舒畅--舒服
十一.反义词
黎明--傍晚舒畅--郁闷瞬间--许久沉重--轻快
十二.词语拓展
ABB式词语:雾蒙蒙雾沉沉雾茫茫热腾腾热乎乎热烘烘热辣辣
十三.词语解释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热腾腾]形容热气腾腾的样子。
[茫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舒畅]开朗愉快;舒服痛快。
[瞬间]转眼之间。
[惊愕]吃惊而发愣。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十五.描写鸟的诗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十六.保护鸟类的宣传语
爱鸟护鸟是人类的美德。
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
鸟是害虫的天敌,鸟是人类的朋友。
保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第二十四课司马光
一.前言: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体现了小时候的司马光不但聪慧过人,而且沉着机智的精神品质,因而从古至今一直被传颂。
二.作者简介
司马光(-)姓“司马(复姓)”,名“光”,字君实,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他主持编纂了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三.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司马光小时候与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瓮里,被水淹没,其他小伙伴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用石头砸破了瓮,救出了落水的小伙伴的事。
四.主题思想
本文写了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
五.内容全解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赏析: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玩耍,一个孩子爬上瓮,失足掉进瓮中,被水淹没。其他小孩子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着石头砸瓮,瓮破了,水涌了出来,孩子得救了。
[戏]玩耍。
[于]在。
[庭]庭院。
[瓮]口小肚子大的陶器。
[没]沉没,淹没。
[皆]全,都。
[弃]抛弃,放弃。
[光]指司马光。
[持]拿着,握住。
[击]打,敲打。
[迸}涌出。
六.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这篇课文是文言文,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多数是现代文。文言文是用古代的语法写的,现代文是用现代的语法写的。它们之间有一些区别:第一,文言文语言精练、简短,而现代文刚好相反,文章篇幅较长。第二,文言文的概括力强,短短几个字就能表达作者的感受。第三,文言文的一些语句的表达顺序与现代文不同。如,“戏于庭”,用现代文来解释是“在庭院里玩耍”,语序和现代文是不同的。
七.词语听写
司机庭院登高跌倒众人放弃坚持
第二十五课掌声
一.前言:
“掌声”能够表达出欢迎、鼓励和尊重,也能够传递出欣赏、赞扬和爱。生活中需要掌声,掌声能让人改变生活的态度......文中的小女孩儿英子就是在掌声中走出自卑,在掌声中鼓起来对生活的勇气。
二.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重点)
2.能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心情变化,并与同学交流。(重点)
3.从第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转换人称进行复述。
三.主要内容
因身体残疾而内心忧郁、自卑的女孩儿英子,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不得不上台讲故事,她本以为会被无情的嘲笑,想不到同学们却给了她鼓励的掌声,从此英子变得开朗、自信,以微笑面对生活。
四.主题思想
本文写了残疾女孩儿英子在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中变得自信的事,通过英子前后的变化,表现了鼓励和关爱的掌声蕴含着强大的力量。
五.默读课文,想一想:英子前后有怎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答案供参考:
之前,英子不敢到台上讲故事,她很忧郁,很自卑。后来她变得快乐、自信了。这个变化源于同学们的“掌声”,这掌声让英子感受到了大家的关心和鼓励,使她明白大家并没有歧视她,同学们希望她变得更加自信、乐观。
六.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掌声”?
同学们的掌声就是“爱”的声音,第一次掌声中包含着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希望她不要胆怯,自信的展示自我。第二次掌声包含着同学们对英子的肯定与赞美。两次掌声是对英子心灵的润泽,正是这种爱让英子的内心敞亮了起来。她知道他的同学们都爱着她,她和大家一样优秀。因为同学们的掌声使英子有了勇气,乐观地面对生活,所以课文以“掌声”为题目。
七.英子为什么会“深深地鞠了一躬”?
一般情况下,表示感谢会鞠躬,英子此时此刻非常感激同学们的鼓励与肯定,在这种心情下,她鞠躬的动作幅度特别大,是由衷地向大家表示感谢。
八.课后生字组词
掌(zhǎng)手掌鼓掌巴掌班bān)班级班花上班
默(mò)默认默许默写腿(tuǐ)大腿腿脚桌腿
轮(lún)轮船车轮年轮投(tóu)投票投递投送
调(diào)声调调动调用摇(yáo)摇头动摇摇摆
晃(huàng)摇晃晃眼晃动烈(liè)烈士热烈烈日
勇(yǒng)勇士英勇勇猛
九.词语听写
掌声默默轮流热烈勇气文静讲台一齐角落慢吞吞
刚刚持久泪水平息动听面对班车腿脚投篮调查
十.近义词
注视--注目骤然--突然热烈--热切镇定--镇静忧郁--忧伤
鼓励--勉励
十一.反义词
持久--短暂镇定--慌张忧郁--开朗鼓励--压制热烈--冷淡
歧视--尊重
十二.“一一”式词语
一摇一晃一瘸一拐一蹦一跳一歪一扭一歪一斜
十三.词语解释
[文静](性格、举止)等文雅安静。
[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角落]两堵墙或类似墙的东西相接处的凹角。
[犹豫]拿不定主意。
[慢吞吞]慢腾腾。
[注视]注意的看。
[骤然]突然;忽然。
[持久]保持长久。
[镇定]使镇定。
[讲述]把事情或道理讲出来。
[忧郁]忧伤愁闷。
[歧视]不平等地看待。
[鼓励]激发;勉励。
第二十六课灰雀
一.前言
列宁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他不但善解人意,而且教育有方。“灰雀”故事的背后体现了一代伟人对孩子的尊重、爱护。这份尊重与爱护让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及时改正了错误。
二.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三.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讲了列宁发现公园里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但他不直接批评,而是通过交谈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鸟归园的故事。
四.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讲述列宁在公园里找灰雀时与一个男孩交谈的过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以及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五.为什么列宁不直接要求男孩将灰雀放回来呢?
列宁察觉到是男孩捉走了灰雀后,他没有去批评、斥责男孩,而是通过表达自己对灰雀不见了的担忧、惋惜之情,循循善诱,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这里可以看出列宁尊重、爱护男孩。正是由于他尊重、爱护男孩,他才没有直接要求男孩将灰雀放回来。
六.课后生字组词
雀(què)麻雀燕雀孔雀郊(jiāo)郊外郊区近郊
养(yǎng)养育教养培养粉(fěn)花粉粉色粉笔
谷(gǔ)谷粒五谷山谷粒(lì)米粒颗粒谷粒
男(nán)男性男声男生或(huò)或者或许间或
者(zhě)记者学者作者冻(dòng)冰冻冻坏冷冻
惜(xī)可惜惜别珍惜肯(kěn)肯定肯切首肯
诚(chéng)诚实真诚忠诚
七.词语听写
郊外养病谷粒男孩或者可惜肯定诚实
挑动欢快严寒本来灰雀分红冷冻
八.近义词
肯地--一定可惜--惋惜严寒--寒冷婉转--动听
本来--原本自言自语--喃喃自语欢蹦乱跳--欢呼雀跃
九.反义词
仰望--俯视诚实--虚伪严寒--酷暑
十.词语扩展
表示开心的成语:
欢蹦乱跳欢呼雀跃喜不自胜喜形于色喜笑颜开欣喜若狂
欢喜若狂眉开眼笑心花怒放
并列式词语:
胸脯呻吟咆哮善良尺寸骨肉眉目
第二十七课手术台就是阵地
一.前言
不分你我的爱,他千里迢迢从加拿大来到中国,把自己的爱播撒。他用自己的博大的爱心、高超的医术救治了无数的病人,他对同志及其热忱,过工作极其负责,对医术精益求精。他就是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
二.学习目标
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三.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故事。在一次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的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四.说一说,白求恩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1.白求恩喜欢自己的工作,爱八路军战士,他连续工作六十九个小时,我认为白求恩大夫是一个对工作高度负责的人。
2.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把炮火纷飞的手术台当成自己的阵地,他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
五.毛主席如何评价白求恩?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称白求恩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六.近义词
陆续--连续布满--充满嚣张--跋扈敏捷--灵活
匆匆--急忙沉思--深思反扑--反攻
七.反义词
休息--工作敏捷--笨拙同意--反对继续--中断激烈--平静
迅速--迟缓胜利--失败争分夺秒--虚度光阴
八.词语扩展
表示珍惜时间的成语:
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只争朝夕分秒必争通宵达旦
与战争有关的词语:
硝烟滚滚烽火四起炮火连天枪林弹雨金戈铁马
九.词语解释
[气焰]比喻人的威风气势。
[当头一棒]比喻促使人醒悟的警告。
[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敏捷]动作、思路等迅速而灵敏。
[恳求]恳切的请求。
[争分夺秒]不放过一分一秒。指抓紧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