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我经常会遇到许许多多类似的病人,在某天无意中照镜子的时候,突然发现脸上或者脖子上长出了许多“小肉疙瘩”,因为比较小,未引起足够重视,以为过几天“小肉疙瘩”会慢慢自行消失。但没想到隔了好久,“小肉疙瘩”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越长越大、越长越多了。
今天山东中医院刘洪英主任就带大家科普一下皮肤上常见的“小肉疙瘩”都是些啥玩意,不要再傻傻的分不清啦。
01
皮赘
●常发生在脖子上或腋下等皮肤褶皱处,长出粉红色或皮色小肉球,外观呈现不规则状,早期可能会像小米粒样,逐渐增大会像个“带蒂的吊坠”一样的外观,这有可能就是皮赘啦。
皮赘俗称“软瘊”
●在医学上称为“皮肤软纤维瘤(softfibroma)、纤维上皮性息肉”,是一种有蒂的良性皮肤肿瘤,常见于中老年人,也好发于停经后和妊娠期的女性。临床上可分为3种类型:多发性皱纹状小丘疹、单发或多发性丝状软纤维瘤、单发性有蒂软纤维瘤。皮赘除了影响美观以外,不具有传染性,一般不会对健康有危害;如果较大的皮疹在皱褶部位经常受潮湿及摩擦的影响,容易继发感染,建议激光治疗。
02
丝状疣
●如果“小肉疙瘩”表面有尖尖的细丝状突起,细长而柔软,表面粗糙,似带刺样外观,这有可能是丝状疣。
丝状疣是寻常疣(Verrucavulgaris)的一种类型
●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良性皮肤赘生物,好发于面部、颈部、头皮、眼皮、腋下等部位,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丝状疣具有传染性,可以从身体某个部位传染到其他部位,也可以传染给密切接触者。因此长了丝状疣,切勿用手去拽、去抠或者用力摩擦,以免出现皮肤破损,自身接种造成感染扩散,越长越多。所以,长了丝状疣,建议积极治疗,尽可能彻底的清除所有病损。治疗方法可选择激光或者冷冻。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是防止复发的关键因素。
03
传染性软疣
●如果“小肉疙瘩”呈半球状小丘疹,灰白色或珍珠色,表面光滑,具有蜡样光泽,中央呈脐窝状凹陷,散在分布,这有可能是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molluscumcontagiosum)俗称“水瘊子”
●是痘病毒中的传染性软疣病毒(MCV)感染所致的表皮增生性传染性皮肤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病损可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经发现尽早治疗。治疗方式可在无菌条件下,用刮匙将疣体刮除,或用齿镊、弯曲血管钳将软疣夹破,挤出其内容物,然后外涂抗生素软膏。其他方法包括电灼、冷冻、激光等。
04
脂溢性角化病
●如果“小肉疙瘩”最初为米粒大小黑褐色斑疹,后逐渐增大增厚,呈疣状,表面伴有油腻性痂,这有可能是脂溢性角化病。
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keratosis,SK)又称“老年斑、老年疣、基底细胞乳头瘤”
●是中老年人较常见的良性表皮性肿瘤,男性多见。好发生于脂溢部位,如头面部,尤其是颞部、颈部、胸背部。皮损可单发或多发,可呈黑褐色斑疹、丘疹或疣状。早期在脂溢部位出现无痛的、界限清楚的浅褐色斑,以后色泽加深,病变隆起,呈疣状生长。部分SK的皮损可能“模仿”色素痣,临床需要皮肤镜和皮肤病理来鉴别诊断。脂溢性角化病属于良性病变,常不需治疗。影响美观者可选择脉冲激光治疗。
05
毛细血管痣
●如果“小肉疙瘩”不痛不痒,有点红红的,像痣一样微微凸起,这有可能是毛细血管痣。
毛细血管痣
●主要是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或者小动脉增生和持续扩张所造成的。多发于中老年人,出现在躯干、手臂、脸部等皮肤表面的任何部位。少数人全身各处散在较多的米粒大小红色丘疹,无痛痒感,一般与遗传有关。毛细血管痣一般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无需治疗,但要注意不要反复抠挠或者抓破就可以。如果毛细血管痣出现异常变大、出血、或者周围血管呈蜘蛛样散状时,医院接受治疗。
06
色素痣
色素痣又称黑素细胞痣(melanocyticnevus)、痣细胞痣(nevocyticnevus),俗称“痦子”
●是最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色素痣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以面颈部最为常见。少数可发生于黏膜,如口唇、阴唇、睑结合膜等处。可先天具有,也可后天获得。多数生长缓慢,或多年不变,较少自然消退。临床上常分为交界痣、皮内痣、混合痣三种类型。色素痣虽属良性病变,但发生在颜面等暴露部位,尤其是面积较大者,往往有损美观;个别类型存在交界活力,可发生恶变;色素痣建议定期进行皮肤镜检查随访,必要时尽早手术切除。病变较小者可激光治疗,尽量一次治疗打干净,避免激光反复激惹皮损引起复发或恶变。
07
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basalcellcarcinoma,BCC)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basalcellepithelioma)
●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生长缓慢,有局部破坏性,但恶性程度低,极少转移。临床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结节型,表现为凸起、半透明、伴有毛细血管扩张的丘疹或结节,好发于面部;色素型BCC是结节型的一个变异型,通常与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病、恶性黑素瘤等较难鉴别。建议进行皮肤镜和皮肤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手术扩大切除是BCC最可靠的治疗方法。
02
恶性黑素瘤
恶性黑素瘤(malignantmelanoma)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正成为皮肤的首位致死性疾病。
●恶性黑色素瘤类型较多,因此,临床表现亦各异,一般分为两类:原位恶性黑素瘤与侵袭性恶性黑素瘤。恶性黑素瘤的早期表现是在正常皮肤上出现黑色皮损,或原有的黑痣于近期内扩大,色素加深。随着增大,损害隆起呈斑块或结节状,也可呈蕈状或菜花状,表面易破溃、出血。周围可有不规则的色素晕或色素脱失晕。如向皮下组织生长时,则呈皮下结节或肿块。如向周围扩散时,可出现卫星状损害。如出现类似皮医院诊治。
总的来说,这些皮肤上的小肉疙瘩千万不能在家自行处理,更不要轻易听信“偏方”用所谓的“神仙药水”点疣点痣,最好的医院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指导专家:刘洪英
原标题:《烦得很!皮肤上的“小肉疙瘩”都是些什么?》